《伊犁风云》引言
《新疆伊犁府乡土志》云:
'伊犁府,在汉初为乌孙国,治赤谷城,本西域著名大国也。至武帝时,通西域,用张骞计,始与乌孙和亲。其国王常附汉共击匈奴。宣帝甘露初,分其国为二,立大小二昆弥(昆弥,即乌孙国王号也)。赤谷城,即大昆弥所治城也,汉使常惠常屯其地,以镇抚之。成帝元延二年,段会宗将戊已校尉及诸国兵,诛小昆弥叛者,留兵垫娄地。选精三十弩,径至其国击杀之。垫娄,盖地之垫隘处也。后汉建初五年,复招慰乌孙。宋元嘉十六年,乌孙王入贡于北魏,魏遣使董琬入乌孙。迨至隋唐,其地为西突厥兼并,改其国名为石汗那国。唐平突厥,复置都护府。元初征服西域,为阿力麻里元帅府。明朝尽弃西域,设嘉峪关,拒险固守,其地又为蒙古瓦刺占据。瓦刺,即卫拉特之讹。卫拉特凡四部,而绰罗斯部居其首,是为准噶尔。至清朝乾隆二十二年,王师进讨,二十四年平准噶尔,定伊犁,始于伊犁河北罗列九城。设官署,谨斥侯,靖烽燧,边境民夷相安无事者百余年。同治五年,回匪变乱,全疆沦亡,伊犁九城相继失守。初为回逆袭据,继又为缠回索尔塘夺据。回缠相持,两不能下,俄罗斯遂乘便于同治八年派数百兵持快枪利炮长驱直进,一战而得伊犁全境,坐收渔人之利者十有三年。光绪初元,大兵出关,荡平天山南北各城。其实,督师西征者为左文襄公,驻节哈密,奏陈五路进兵规取伊犁之策,格于廷仪不行,朝廷复以九百万卢布(和华银四百五十万两),由俄人手赎回伊犁九城,又许俄人在我天山南北各城六路通商,暂不纳税之利益。光绪七年,定约交还伊犁各城。八年,将军金忠介公始统兵进驻伊犁,布置边防,修葺城垣,边局粗定。十一年,定议新疆建设行省,分立郡县,至十四年,始议定于伊犁新设道、府、厅、县各官,资治理焉。考伊犁二字之义,盖以地近伊犁河故尔。'
短短的六百余字,将伊犁这个地方的历史勾勒得清清楚楚。从汉宋到北魏,从隋唐到元明,从乾隆到光绪,两千余年,分分合合,战乱征讨,政权更迭,外族入侵,伊犁设府,新疆建省,中央王朝和地方政权关系,民族纷争事变,体制沿革变迁,甚至连'伊犁'二字的来源意义也做了交代。
伊犁,从狭义上来说,是指伊犁河谷,即原伊犁地区。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今天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即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地区。伊犁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35万平方公里,占新疆的五分之一多,相当于1个德国、1.5个英国。伊犁是新疆北部、西部的边防屏障。
伊犁是美丽富饶的,她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伊犁也是多难的,多次的外族入侵,多次的割据战乱,多次的分离回归,给伊犁的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伊犁也是可歌可泣的,多少次的起义,多少次的抗争,涌现出无数悲壮的事迹和英雄。
从政治的角度看,新疆的历史,就是一部统一和分裂的斗争史。既有和祖国大家庭的统一和分裂,也有自己内部的统一和分裂,而且两种统一与分裂,往往互成因果,相辅相成。这部统一与分裂的历史,远迈汉唐,延续至今,起伏跌宕,有声有色。
新疆的历史涵盖了伊犁的历史。伊犁又由于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它的历史既是新疆历史的缩影,又具鲜明的个性和特征。伊犁的历史更是一部统一与分裂的斗争史。
《伊犁风云》记述了伊犁历史上一些重大的事件。从汉代通西域,联乌孙,纳入中国版图,至今已近两千年的历史。两千年来,在伊犁这块土地上,统一与分裂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时而平缓,时而激荡。《伊犁风云》以时间先后为序,分4个篇章:伊犁将军篇;辛亥革命篇;三区革命篇;新中国篇。
清朝重新统一新疆之后,设伊犁将军,总统新疆天山南北。伊犁将军作为新疆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除了屯田修城辟设交通、发展生产、发展经济之外,重要的职责和功绩就是稳内安外,防止分裂,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设卡要隘,安置军台,巩固边防,平息和卓叛乱,抵御浩罕和沙俄入侵,甚至包括镇压农民起义,无不与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紧紧关联。
伊犁辛亥革命,轰轰烈烈。伊犁将军寿终正寝,结束了清朝政府在新疆的统治,也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在新疆的统治。其革命果实虽被篡夺,但其功却不可没,理应留在伊犁的历史上,理应在新疆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章。
三区革命更是发生在伊犁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最终汇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洪流之中。三区革命的历史更是一部充满统一与分裂斗争的历史,它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今天仍值得人们深思。
新疆和平解放以后,新中国成立之初,新疆曾在伊犁召开过一个50人的会议。在这个会议上,一部分人主张建立'维吾尔斯坦共和国',妄图把新疆从祖国大家庭中分裂出去;在这前后,伊宁、昭苏、巩留等处相继发生暴乱,目的都在分裂。20世纪60年代初,在前苏联的策划下,在伊犁和塔城发生了影响深远的'伊塔事件';90年代中后叶,在伊宁又先后发生了'8'14'非法游行事件和'2'5'打砸抢骚乱事件。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不同,表现的形式各异,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统一。这些事件,本身就是一部统一与分裂的斗争史,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统一与分裂的教材。
民族分裂主义是以制造民族分裂、破坏祖国统一为目的的反动政治主张、反动社会思潮和反动现实行为,它的反动本质就是反对和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人民政权,妄图把新疆分裂出去,破坏祖国统一,破坏各民族的团结、安宁和幸福生活。民族分裂主义分子违背历史潮流,损害了包括本民族在内的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国家和民族的罪人,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我们与民族分裂主义的斗争是一场维护国家统一,保障国家安全,巩固民族团结,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斗争,没有丝毫妥协、退让的余地。这种斗争将是长期、艰巨、复杂,有时是十分尖锐、激烈的。
1998年7月9日江泽民同志在新疆考察工作时指出:加强新疆各民族的团结,保持社会政治的稳定,不仅关系新疆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也关系整个西北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必须高举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旗帜,坚定不移地做好维护新疆稳定的工作。历史一再证明,民族团结,是国家发展兴盛、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证。反之,如果发生分裂动乱,就会给国家、给民族带来巨大的灾难。要维护和加强新疆各民族的大团结,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之所在,也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民族分裂势力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他们在新疆地区的活动,既有由来已久的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复杂的国际背景。新疆地区反对民族分裂的斗争,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区各族干部务必保持高度警惕,不可有丝毫麻痹。
今天的中国,已绝非昔日带病积弱的中国;今天的新疆,也绝非昔日动乱分裂的新疆;今天的伊犁,也绝非昔日风云变幻的伊犁。任人蚕食鲸吞的时代过去了,任人欺侮宰割的时代再也不复返了。但是,统一与分裂的斗争依然存在,我们必须时刻警惕,居安思危。历史的和现实的、国际的和国内的事实反复证明,新疆的主要危险来自国内外的民族分裂主义。因此,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是新疆各族人民共同的、重要的战略任务。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牢记历史,是为了应对现在。
《伊犁风云》史料丰富详实。从纵向的历史视角,系统地描述了自汉唐以来伊犁的政治发展进程,并借此向人们展示了进一步了解新疆历史沿革的一个缩影,具有较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伊犁风云》期盼人们永远地牢记历史,更好地创造未来;期盼伊犁的天空永远阳光灿烂,春风和煦,不再风起云涌,不再分裂动乱;期盼伊犁的今天和明天更美好,各族人民团结和谐,生活幸福。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