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叹《曾国藩》-《曾国藩》书评

一叹大势已成,无力回天。乱世先在于人心乱,乱的一塌糊涂,曾的尧舜抱负又如何能实现?天国倾覆,湘军将领身亡,原因更多的不在战争本身,而是内部争斗,官僚相轻,有意拉扯!怨不得曾在官场上要如履薄冰。曾的吏治,在乱世之时,亦是空费心机,难以奏效!

小说里,道人陈广敷说,'满人的江山已经百孔千疮,腐烂朽败,它失去了建立尧舜之邦的基础。' 曾国藩知其不可而为之,根本原因,还在于他的'忠君爱国'。这是一部悲壮的史诗,后人的评论在这些史实前都显得苍白无比。

幸而现代社会正是朝气蓬勃之时,亦是我辈大有作为之际。然而现代经济的危险也在于人心。人心乱,危机现。商业是一把双刃剑,发展了经济,也滋生了争抢与浮躁。今天我们倡导双赢、多赢,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路子,然而我的疑问在于,所有事情都会一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吗?举例来说,美国至今还不签署《京都议定书》,国际粮价、油价涨了又涨,这难道不是人类太贪心的缘故吗?经济的发展换来的是环境与能源危机,我们给后人留下了多少回寰余地?

二叹万事万物,难逃规律。曾国藩当年创造湘军的时候,对其寄予了大希望,指望它能平内乱、治外患。然而短短的几十年时间,湘军迅速走向了腐败,暮气沉沉。哥老会从内部瓦解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以后,它的辉煌就再难重现了。由此可见,万事万物逃不掉'生老病死'的发展规律,湘军应着使命而生,也终因使命的完成而逝。要保持它的生存甚至发展,则需要赋予它新的历史使命。

做企业也是这样。企业的使命或许不会老,但企业的产品服务会老。死守在昔日的辉煌上,等到的只会是惨败。企业的文化需要时时保持活力,方不会走向衰败。

三叹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曾的幕府人才济济,与他善求人才、善待人才有关,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恩图报有关。左宗棠对曾的评价是八个字:知人之明,谋国之忠。曾国藩一生戎马辉煌,但对读书人从来都是以礼相待,爱才若渴。

反观今天,我们的企业发展面临着高级人才的奇缺,却又同时存在着就业难的困境。何也?市场经济下,不再有'知恩图报'一说,取而代之的是'人往高处走'。由此造成企业不想冒着'为他人作嫁衣裳'的风险育人,宁肯高薪聘请,无人培养的结果便是人才更加难寻,形成了恶性的循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理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如果企业能够拨出一部分资源来培养人才,这些人学成之后可创造更多的财富,也改善了无人可聘的困境。但为何在曾的时代能够做到这一点,今天要做到这些却难之又难?

最后,从管理哲学的角度来看这部书,可以领略到很多东西:外示儒学,内用道家,杂以法、兵,大事方成。不知这么概括是否妥当?或许若干年后重读曾国藩,会有另一番体悟。

为您推荐

对专业文字的通俗解说-《百姓征信知识问答》书评

'记得上大学时老师讲文章可以分为三等:上等文章用大家都能读懂的语言来解释大家都不懂的道理;中等文章用大家都能读懂的语言来解释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就是将大家都明白的道理用另一个角度又复述了一遍;下..

三度修炼-《三度修炼》书评

' '人生如莲,成功是浅浅地浮在水面上的那朵看得见的花,这朵花能否开放得美丽灿烂,取决于水面下看不见的那些根系和养分。我们太在乎成功,往往全部心思都专注于水面上看得见的花朵,却疏于关心决定这个花朵..

外企职业经理人的出路-《外企十年:世界顶尖公司的本土管理者告诉你成功的经验》书评

  外企更喜欢要年轻人。外企通常是以下列三个指标评价员工:1.意愿(Willing):指态度主动积极,有强烈的成功愿望;2.承诺(commitment):指对结果肯负责,勇于承担职责;3.能力(Capable)。   外企管理者普遍认为,人的..

从“危机四伏”到“草木皆兵”——《生死劫》的非应酬性感悟-《生死劫》书评

激荡三十年,机会的赏与罚-《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册)》书评

  柳传志能从《人民日报》一篇关于如何养牛(猪)的文章看到中国的气候要变了。   可见企业家都具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嗅觉。   我们时常探讨老一辈的企业家为什么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敏..

比《沉思录》更值得细读100遍的总理最喜爱的《道德情操论》-《沉思录》书评

现在读哲学书很有品,《沉思录》竟然成了大众畅销书。 但我本人,却觉得《沉思录》语言很晦涩,一般百姓大多会很费解里面的语句,正读反读都很纳闷,我反正就没用心翻完。其实提到领导人的荐书,我倒是觉得温总..

读《十一世纪的王安石》有感-《十一世纪的王安石》书评

读《十一世纪的王安石》有感 ---------------------------- 梅花诗二首赏析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王安石》 云里溪桥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