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十一世纪的王安石》有感-《十一世纪的王安石》书评
读《十一世纪的王安石》有感
---------------------------- 梅花诗二首赏析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王安石》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宋'陈焕《梅花》
今日在家,看到强国博友尚寅的留言,问起梅花一诗,觉得有话要写了。
王安石和陈焕,这两位宋代诗人,都写了梅花,这两位诗人为什么都喜欢梅花呢?
王安石是一朝宰相,是宋代位高权重的人物。他的变法,在当时掀起了轰动,还把苏轼这位宋代第一文人卷入了这场政治浪潮。然而,王安石的变法,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王安石的《梅花》,是借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坚韧,抒发自己对执行新政的坚定态度,不屈不挠,决不妥协的思想感情.
陈焕的《梅花》,是借梅花'云溪独开'的特点,抒发自己不为红尘所动,不恋权位物欲的感情.
两首诗,都抓住了梅花不怕严寒在寒冬高傲怒放的特征.
王安石诗中'凌寒'独'等都充分表现了梅花的美.
而陈诗中,也从'独树春'显示梅花的美态.
两位诗人借梅花抒怀,既抒发对梅花的热爱,又抒发不愿与社会同流合污,清高的感情.
王诗的特点是通过视觉,嗅觉的描写, 抓住梅花'独',与众不同的特征,写出了梅花的香与美,表达作者不为艰难困苦,仍坚持不懈的感情.
陈诗的特点则用留侯喻梅花,表达诗人向往张良有大丈夫的胸怀,摒弃人间富贵,清高脱俗的情怀.留侯,指汉代名将张良,传说他既有大丈夫的胸怀,又有美如少女的外貌。
在深山僻野、人迹罕至的地方,诗人突然发现了傲然特立、寂寞开放的一树梅花,感到意外、惊喜。'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不但写出梅花的味,而且引用汉代张良为例,揭示凡事不能只看到表面的现象,还应注重事物的实质,并非表里如一。
这一句耐人寻味,我特别喜欢。
没想到尚寅也很喜欢。可喜可贺。
这两首诗好象是哪年广东的高考试题。中南大学出版社的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复习指导一书的第67面,也有这道题。
我写了这些文字,送与尚寅同赏。
谢谢尚寅来我博客访问。
湖南跫音刘咏梅
2007、3、29 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