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夏股神跟我说,中国未来一两年的经济形势很不乐观,所以现在与其把心思花在股票上,还不如花在读书上。有个叫钱德勒的家伙,侦探小说写得不错。
老实说,此前我从来没听说过'钱德勒'。更重要的是,在我的印象中,所谓'侦探小说',无非就是:莫名其妙出了点事,然后就有一个浑身散发魅力的私人侦探,面对一群形形色色的嫌疑犯和几个刚愎自用的警察,抽丝剥茧的寻找'真相',而阅读的快感无非就是不断跟随那个好奇心强表现欲旺盛的家伙揣测'真凶'。我对这样的小说从来不感冒。
准确点说的话,应该是,我几乎从来就没有从头到尾读完过一本'侦探小说',也就大致翻过几页福尔摩斯而已。那还是少年时代的往事了。偷偷的喜欢班上一个女孩,所以就偷偷的往她的桌肚里塞了一张纸条,说是想跟她借点她喜欢的书看,第二天就在食堂里碰见她拿着一本福尔摩斯,对视了大概有好几秒的时间,我没有开口,她也没有把书递给我,然后我就落荒而逃,然后那本福尔摩斯就悄悄的出现在了我的桌肚里,再然后我还没有看完福尔摩斯,就听说她跟一个不看福尔摩斯、倒是头上抹了很多摩斯的家伙'好'了。
夏股神又告诉我说,村上春树很崇拜钱德勒,读了十几遍《漫长的告别》,前年还亲自把《漫长的告别》译成日文出版。
我是村上春树的粉丝,几乎看完了所有国内出版过的村上的文字,好多小说虽然不至于看了十几遍,但也绝对不止一遍。但事实上,村上推荐过的小说却未必就那么招人待见。比如,村上喜欢《魔山》,但我拿起过十多次,没有一次能看一百页以上;再比如,村上痴迷《了不起的盖茨比》,但除了整个小说的最后一段文字多少让我有那么点感觉之外,其余的部分也就是那么一读,并没有觉得有什么惊人之处;再比如,前几年还看到过一本村上推荐的《纽约三部曲》,神神叨叨的,基本上就不知所云。
不过,夏股神最后跟我八卦说,钱德勒迷上过一个自称大他八岁的女人,结婚后才发现,女人其实大他十八岁。我被这个八卦逗乐了,我觉得,这样一个糊涂蛋,写出来的东西应该会真的比较不一样。
所以到底还是看了一下《漫长的告别》。
结论是,确实比较不一样。'我的自尊与众不同,是除了自尊外一无所有的男人的那种自尊。'我有钱,他妈的谁要快乐?'法国杂种们对任何事都有个说法,而且永远是对的。道别等于死去一点点。'哦,多么文艺腔的对白啊,我喜欢。
可是,'文学大师们崇拜的大师'这个封号,多少不那么靠谱。村上崇拜钱德勒,这个说法我相信,村上小说里的很多细节描写手法,在钱德勒这里都能找到影子,尤其是一些令人目瞪口呆的比喻方式;艾略特是不是崇拜钱德勒,我就不清楚了,倒是在书里看到钱德勒多少有些揶揄《荒原》的意思;至于钱钟书,喜欢钱德勒是可能的,'崇拜'则是不可能的,钱老先生崇拜过谁啊,他的老师吴宓在他眼中都'太笨',而吴宓是何许人啊,现在被奉若神明的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当年都在他手底下混着那。
'阅读之前,没有真相'、'每页都有闪电'这样的说法,也多少有些过誉。他的文字,如果刻薄一点的话,说他'拖沓冗长'也不为过;所谓的'悬念',诚如女儿她干妈ROMY所说,看到一半就已经猜到了'真凶';而那些硬汉式玩世不恭的冷幽默,老实说,对于我们这些已经被太多的好莱坞电影狂轰滥炸过的人来说,也只能是一部五六十年代的黑白老电影而已,好看也许还是好看的,但真的已经过时了。
看之前多少还有些奇怪那,'广告'上说'钱德勒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名字之一',尽管在大学里读文学那四年基本没怎么上课,净喝酒打牌聊女人来着,但好歹考试前还是要磨几天枪的,再怎么学艺不精,应该也不至于对'最伟大的名字之一'毫无印象吧?看了之后才想通了,这年头,江诗丹顿是有个叫'劳斯丹顿'的弟弟的,并且还是'表中劳斯莱斯'来的。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