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学各宗要义》的内容与价值-《中国佛学各宗要义》书评

《中国佛学各宗要义》的内容与价值

作者:江西师范大学 蒋九愚 副教授 博士



最近,通读了苏树华博士的《中国佛学纲要》,颇觉该书结构合理,行文简捷,立义新颖,说理透彻,高度地概括了中国佛学的基本内容,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可读性。

一、基本内容

在《中国佛学纲要》一书中,苏树华博士把中国佛教宗派作为分章的标准,全书共分九章,即法相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真言宗、律宗、小乘宗派等;每一章又从各个宗派的历代传承、经论依据、教相判释、基本教义、行证过程、行证果位等六个方面,分别分为六节(小乘佛教例外,因为小乘佛教的各个宗派,皆无'教相判释'之说,故本书在'小乘宗派述要'一章中,从历代传承、经论依据、基本教义、行证过程、行证果位等五个方面,把小乘佛教宗派分为五节)。本书所论述的小乘宗派,主要是中土最流行的俱舍宗和成实宗。本书的基本内容与结构,查看本书的〈目录〉,便可一目了然。

二、基本观点

苏树华博士对大乘佛教的共同目的,作了一个高度的概括。苏树华博士认为,佛教的各个宗派,尽管在历史传承、经典依据、基本教义、行证过程等方面有所不同,然而,它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返身而诚,自求觉悟'。在这一共同目的之下,各个宗派各有其独特的历史传承、经典依据、基本教义、行证过程等,譬如法相宗有法相宗的求证途径;三论宗有三论宗的求证途径;禅宗有禅宗的求证途径;乃至各个宗派,皆有自己独特的求证途径。

对于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所遵循的标准这一问题上,苏树华博士强调,所有的小乘宗派,皆遵循着三法印[1]而建立其教义与行证过程。所有的大乘宗派,皆遵循着一法印[2]而建立其基本教义和行证过程。这是判断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根本标准。对于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相互衔接这一问题上,苏树华博士认为,小乘佛教是大乘佛教的基础。小乘佛教主要是讲'出世'之法,以破除人们对'世法'的执着,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大乘佛教以小乘佛教为基础,进而破除小乘行人的'出世'偏执,达到'世出世间,圆融不二'的至高境界。

三、理论创新

该书在基本观念、基本方法、基本结构上,皆有其独到之处。

1.在基本观念上的创新。从总体上来看,当今学术界,皆把佛教当作'宗教'来研究。苏树华博士认为,宗教只不过是佛教的文化形式,心学才是佛教的真实内容。佛教文化是借助于宗教形式而表达的心性哲学,佛教是宗教形式与心性内涵的统一。本书透过佛教文化的宗教形式,具体地揭示了佛教文化的心学内涵。

2.在基本方法上的创新。从总体上来看,当今学术界,皆把佛教当作'思想'来研究。苏树华博士认为,佛教不是基于常识的半明半昧的思想学说,它是一种用宗教形式而表达的境界哲学,是一种'世间而超然,超然而世间'的人生哲学。因此,本书对于佛教哲学的研究,既不脱离佛教文化的文本,亦不受制于佛教文化的文字,而是借助于佛教文化的文本,契合着佛教文化的言外之意,力图准确地揭示出佛教文化的心学内涵。本书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是文本考据与返本体证相结合的方法。

3.在基本结构上的创新。从总体上来看,当今学术界,皆以逻辑哲学的观念对佛教文化进行分类研究。本书作者则把中国佛教的宗派作为分类标准,把《中国佛学纲要》分为十宗九章而进行分别论述,所涉及到的研究内容包括:各个宗派的历史传承、经论依据、教相判释、基本教义等六大方面的问题。本书的基本结构,对于人们准确地了解中国佛教哲学的基本教义,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

四、学术价值

佛教文化的价值,在于它的净化心灵的功能。若离开了这一基本功能,一味地向外寻求另一个世界,或纠缠于文字名相之中,这不但违背了佛教的根本大义,也无益于社会的精神文明。

1.本书的学术价值。本书从心性哲学的角度阐述佛教,揭示了佛教的心学内涵,这对于学术界的佛学研究方法,应该说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同时,由于本书从心性哲学的角度研究佛教,把佛教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心性哲学,这对于破除迷信、开发心智,皆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2.本书的社会价值。'从'心'开始',这是改造自我,改造社会的最根本之处。若忽略了内心世界的净化与改造,只注重外在的形式,则难以建成和谐社会。本书是从心性哲学与心性修养的角度,阐发佛教文化的心学含义,对于建设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苏树华博士基于自己的禅修经验与佛学见解,乘性而作,畅怀而流,顺利地完了《中国佛学纲要》一书。该书在内容上简明扼要,在方法上独具一格,具有较高的学术性与可读性,所以,我特向读者推荐此书。



[1]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2] 一法印:一法印有许多的名字,譬如一实相印、清净法身、本来面目、大圆镜智等等。总之,一法印是指大乘佛教的'万法归宗'这个意义上的'宗',或称为'本体'本源'。



为您推荐

《陕北民歌的审美维度与文化价值研究》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陕北民歌的审美维度与文化价值研究”(13BZW026)的结项成果。主要从现代美学理论和文化理论角度对陕北民歌的审美维度和文化价值进行了研究,在现代化语境中探讨了这种中国本土特有的经验..

《设计价值论》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李立新编著的《设计价值论》的框架为三大部分构成一个整体结构:一是设计价值论的总体研究,包括设计价值的理论、本质、创造、取向、批评和判断;二是设计价值的历史演进,中外设计价值的发展研究;三是近代以来中国设..

《历史题材电视剧与当代文化价值观建构》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近些年来,像《雍正王朝》、《长征》、《亮剑》这类历史题材电视剧得到了蓬勃发展,影响广泛。  作为艺术叙事,它一方面勾连着历史,一方面隐喻着现实。..

《胡登跳丝弦五重奏的音乐创作观念及存在价值》内容简介|作者

《为了音乐有价值》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案例是从诸多案例中选取的典型者,共18个。这些案例大多是音著协首例,有些甚至是国内首例,诉争的内容涉及音乐著作权的多项具体权利,其影响不但在当时成为社会热点,即使于今天也仍有很大的..

《文化生态视野下布依族古歌生存价值研究》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专著从文化生态视野对布依族古歌概念、分类、分布和传承进行了一个立体透视。布依族先民对古歌的“创作”不可能不被打上时代烙印,这一“烙印..

《中华学人丛书乌托邦与诗: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与文学价值观(修订版)》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该书研究了中国古代知识主体——士人阶层的人格结构、社会理想与人生理想,探讨了这个知识阶层人格冲突与心理焦虑,揭示出中国古代主流文化与士人阶层人格结构、文化心态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该书对中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