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讲求个性的年代,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将自我与他人区分开来。大家都盯着时尚杂志,希望能在上面找到不为人知的艺术电影;大家都习惯刷点评网,希望在上面发掘人迹罕至的小众餐馆。时间一长,人们甚至忘记这样做的初衷,追求个性的生活只是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社会性表达的习惯。
这种生活不是个性,而是模仿。社会学家塔尔德曾经说过,模仿是人类的天性。模仿又可以分为正向模仿和反向模仿。故意在所有方面都与社会主流习俗背道而行的选择,本质上是一种反向模仿,是反抗社会潮流的社会潮流。孙未对时代病之一的解析正暗合了他的话。
作家孙未在她新出版的一套心理学读本《我们这个时代的病》、《我们这个时代的爱》中,由明星偶像到普罗大众,对形形色色的时代病进行心理解析。她在书中分析了王菲的例子,王菲自从认识到'扮酷'的价值以后,逐渐明确了发展方向。小众会发现,她走的是比约克道路。大众则惊呼,她的装扮、演唱乃至神情都不断表达对现实价值的蔑视,她永远一副'不愿意'的样子。
但是'不愿意'和'不在乎'其实是两种非常不同的社会态度。对什么都'不愿意'的王菲可'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姿态。'不愿意'的那些年轻人,并没有丧失对社会实体的信仰,他们从不怀疑终极价值的存在,只是拒绝主流的社会价值而已。相比之下,'我不在乎'倒是一种比较危险的价值态度,它将导向虚无主义,有可能彻底消解掉社会共同体的价值根基。
所谓大众,就是会根据大众媒体对明星人格的描述,来确立自己的目标和定位。表面上看起来,人们有许多种选择,既有天真清纯的明星,又有忧郁深沉的明星,各取所需。可很少有人反思,这些个性明星只是媒体有意识包装的产物。这种手段在日用消费品行业用得最多。比如生产洗发水的公司都明白,即使只生产一种洗发水,也一定要灌入不同瓶中,有的贴上'护发'标签,有的贴上'去屑'标签,给人们提供自由选择的幻觉。传媒业亦是如此。孙未正是基于这个公众心理机制,在《我们这个时代的病》中,把明星当成解析时代病的典型范本来研究。
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生活已经反过来被传媒支配和塑造。过去有社会学家分析说,自我是与别人面对面互动的产物。而为了掩饰自己,我们'假装地'谈论明星,明星也'假装地'被我们谈论,整个社会变成一场大戏,所有人都是演员,所有人都是观众,只是没有开幕,也没有谢幕。
大家都生活得挺累,演戏演累了就去做一会儿观众,一个人只要想在社会中继续和大多数人交往,就永远不能停下来。人格分裂成无数的碎片,没有一片包含完整自我,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严重的疾病。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