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的气息-《乡土中国》书评
费老认为:靠务农为生的乡下人世世代代附着在土地上,以定居为常态,即便因为种种原因离开土地的农民,也像'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又在新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定居下来农民附着在土地上,很少流动,乡土社会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在缺少流动和变化的乡土社会里,每个人都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生活。在相对稳定、熟悉的生活环境下,形成了许多乡土中国的独特现象:'规矩'即可约束行为,法律则大可不必;'常识'即可应付变化,'规律'就可有可无了。乡土中国不是一个法治社会,'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乡土中国的'礼'靠社会传统来维系和传承。礼制不同于法律,亦有别于道德。法律凭借权力机构强加于个人,道德靠社会舆论维持,按照费孝通的意思,做事合乎'礼'则更像'凭良心办事'的意思。改革年代出现的农民工群体,虽在外落户,但乡土情节依然很浓,在外地无援的时候往往求诉于法律,在熟悉的人之间仍旧是乡土的道德观念维护.
中国人有'私'的毛病,费老从社会结构--差序格局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差序格局有如石头丢进水面泛起的涟漪,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的圈子的中心,是一个差序格局,伦的格局。每个人的网络,都有个己作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相同,网络的范围,依中心势力的大小而定,富有伸缩性。差序格局之下,只有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所以,费老说中国传统社会里,一个人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党,为了党可以牺牲国,为了国可以牺牲天下。这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条理上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内向和外向的路线,正面和反面的说法而已.
乡土中国展现出的文化脉络很具有中国特色,在与西方国家对比的时候更凸显出来,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一看,在此就不一一叙述了.
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搞清楚我所谓乡土社会这个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费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