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都说陈丹青是'愤青',我读到的陈丹青温柔敦厚,良善慈悲,如果因为他喜欢骂'他妈的'、'傻*'就把他扔进粪池,我觉得不公平。在拒绝精神被阉割的知识分子里头,陈丹青算是完整的一个,咣咣的,维护思想之清明,人格之坚挺。
我个人还很喜欢他的眼神,有点凶狠,没有讨好世界的意思,一如他的《退步集》。在很多大染缸里浸泡过的陈丹青,能保持视角的独立和心性的不染,是他敢口出真言的资本,如果你没有,那么让他去聒噪好了,你只管尽情分食他的成果,思索和反刍: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案头有陈丹青的三本书:《退步集》、《退步集续编》和《纽约琐记》。每一本都有他闪光的东西在里面,或思想,或学术,或视野,贯穿核心的,我觉得还是人格的潜流。那人格未必多高大威猛,配戴道德之冠,但真实、自尊、清醒、坦然,与知识分子的性情及风骨相妥贴。他常蹦出'他妈的',激烈时骂'傻*',我觉得很好,因为他知道陈丹青是谁'是教员,不是校长,是艺术家,不是外交官。他准确地、真实地、透彻地做他自己。
在中国,有良知、有人格的知识分子其实有很多,但触摸一些人的行文气息,我常有轻微的不适:很多人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定位成救世主、精神领袖、话语权精英之类的,基于这些定位,他们的言辞表达总过于雍容、规整、说教,不自觉的优越感,结果,使命感比使命还多,说教比说事还多。
还好,陈丹青让我舒坦,他并不比我更优越。他和我一样苦闷、彷徨、绝望,不断寻找出路和答案,不断被误解、嘲讽,甚至被嗤之以鼻。所不同的是,他比我年长,比我卓越,比我视野开阔,比我成就巨大。
合上陈丹青的书读陈丹青,我读到一颗赤诚的灵魂,那颗灵魂在自动找寻、亲近、抚慰鲁迅'他心中的'大先生'。'鲁迅是我几十年来不断想念的一个人。'寥寥'想念',包含了一个中国人对另一个中国人多么温柔的爱、深重的敬!其实啊,还有更多隐密而复杂的情绪在与鲁迅有关的倾诉里,一如心灵对心灵的探寻,灵魂对灵魂的注视,情真意切,像梦话,像呓语,我读下去,再读下去,忍不住有潸然之感。这情怀像密码,只有爱鲁迅的人士才能洞悉。
陈丹青推崇木心,称其为'师尊',足见对他的尊敬及其文字的深厚信心。基于他被木心的文字洗礼过的挑剔和精确,再看陈丹青的访谈对话,多少能理解为什么他对某些媒体的问题那么反感和充满不客气地嘲讽。譬如:
问:一个人的成功和什么有关系?
陈:你这话语方式,就是这个功利文化中才会有话语。'
问:什么是主流生活?你在主流之内吗?
陈:傻*问题。也是这个文化才有的问题。'
问:您如何评价现今中国女性的价值观和伦理观?
陈:中国十三亿人口,女性至少五六亿,五、六亿中国女同胞的'价值观'与'伦理观',谁能告诉我?
'
呵呵,这种披头散发、拿腔捏调的问题去问陈丹青,当然是讨骂。陈丹青所推崇的木心之独特,除了因为其思想的维度和文字的张力,还因为他的语言表达及背后的教养完全不同于国内作家的中文语境,仿佛两个系统,不比较则已,一比较就能发觉后者之粗鄙,甚至粗暴,面目可憎。
陈丹青之精彩、锐利和可圈可点之处,有很多,有兴趣的读者最好亲自读一读。个人觉得,他率直的表达方式和出色的文字能力,对读者是一件有幸之事。纵然读了他的书也未必能领略他的思想、学问之精妙,但于有心的读者而言,毕竟还有迹可循。不像我喜爱的另一位艺术家'艾未未,不爱表达,或根本不屑用文字表达,每当我想探究他的艺术背后之思想轨迹时,发现他的博客简直闷死人。从这个意义上讲,陈丹青的'退步'能使我们向前迈一步,小小的,或大大的,视你的步履而定。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