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效率还是要自由?-《工业人的未来——德鲁克管理经典》书评

要效率还是要自由?
'德鲁克《工业人的未来》读后记

陈敏昭

(三门峡行政学院信息中心' 472000)

《工业人的未来》是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二十世纪40年代所著,1942年初版。中文版由黄志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书中他已经预见反法西斯战争必将胜利,指出这场战争胜利后,欧美工业社会不能回复到战前的体制,也不能只解决一些细微末节的产生法西斯主义的社会病理,人类必须找到一条新的完善的工业社会的道路。
  德鲁克认为,19世纪以后的工业社会两大特征是:大生产和股份制公司。如果说自动流水线是大生产的象征,那么,股份制公司就已经是作为代表性的社会组织存在了。股票的所有与管理的分离,工业社会的股主只具有一种法的范畴里的形式上的财产权力,作为自由社会的社会政治基础'私有财产权的正统性开始丧失。社会权力全部落到缺乏正统性的经营者们的手中。所以,纳粹可以趁虚而入,用所谓'革命'的手段将经营者的权力'民间经济的活力消灭了,产业被完全纳入了'国家社会主义'权利支配的轨道,虽然表面上没有在法的领域改变私有制度。他认为熊彼特功亏一篑而惋惜说,熊彼特已经注意到了经营者的权力缺乏正统性的'真空'状态的危险性,可是没有进一步强调财产所有权的社会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所以,他指出,缺乏正统性的权力及其必须的权威,因此也不需要负任何责任,不受任何约束,就必然腐败,无法无天,在这样的社会中,自由、宗教、平等、正义、进步和平等各种价值都不能得到实现。
  德鲁克还表示他最痛恨纳粹鼓吹的社会效率论,厌恶那种不讲付出了多大代价只讲取得效率的效率至上论,指出1933年后德国经济增长背后的隐患。他认为付出放弃自由的代价来取得效率是危险的。他也表示不讲效率只坚持信念的也只会是绝对主义、原理主义、教条主义。原理主义不懂得价值的应有的意义,不能发挥原理的价值功能,会带来大众信仰的混乱和社会的崩溃。因此,会面临最危险的'无秩序的大众'。但是,他说这不是指奥尔特加的所说的'大众的反叛',大众的反叛也可能是一种对社会公共政治的参与。最危险的是缺乏社会理念的大众,不可能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反而对社会政治不关心,焦躁和完全绝望,在没有自己的地位、不能发挥作用的社会'他们自身缺乏正统性的社会中,就会依附专制的独裁者。
  此书继《经济人的终结》之后,对极权主义体制展开精辟的分析,虽然没有详尽地展开,但是为以后哈耶克、波普尔、阿伦特等人的研究作了铺垫。例如,德鲁克和哈耶克、波普尔一样批判理性万能论。他也认为这种思潮的源头既不是中世纪的封建主义,也不是19世纪的浪漫主义,而可以追溯到法国的启蒙主义和大革命、古典经济学派、立宪派的自由主义,乃至达尔文进化论、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及20世纪初的行为心理学。又如,德鲁克不仅在《经济人的终结》指出宗教团体和个人宗教信仰对抵抗极权政治的局限,还和罗伯特'米歇尔斯一样,也否定工会有能抵御极权主义力量。他认为虽然工会组织在工业社会结构中是必不可少的、制约经营者的必要的组织,但是工会自身也有弱点,不受任何组织制约,也不负有任何责任和义务,与经营者的权力一样也不具有正统性,加上它内部的结构也是非民主的,所以是非常脆弱的。战前德国有欧洲最强大的工会,但是1934年5月2日希特勒只把它的领导人逮捕了,宣布它为非法组织后,一天之内它就散架了。他强调社会中的个人不仅对自己的社会行为要负起选择、决定的权利与义务,也不能拒绝对自己所属集团所负的责任,不能因为把决定权交给了独裁者或执政党就可以免除自己的伦理责任。放弃这样责任就要失去自由。他也看到私人生活领域中的不涉及个人政治责任的个人意志的决定与选择是与政治自由是没有关系的。他的这些观点以后为阿伦特、雅斯贝尔斯、伯林、柯拉克夫斯基等人的伦理责任论述所深化。
  德鲁克盛赞美国的建国政治传统,他和研究法国大革命的'修正派'史学一样注重法国大革命的负面影响,甚至把美国独立战争看作并不是对封建主义及其暴政的革命,而是为了自由、反对启蒙思想的专制主义的一种保守运动,是反极权主义的保守主义者对绝对主义中央集权政府的战争。德鲁克认为这种保守主义的最大成就是没有通过社会革命和长期内战就创造了新的价值和信念,希望美、英两国在战时和战后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他的这一课题,革命就是复旧的观念,50年代阿伦特在《论革命》中有更深入的探索。
  今天重读德鲁克早年的两部著作,仍然感受到其学术的生命力。比如,在考察股份权与经营权之间的关系、工会在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功能、宗教与社会道德滑坡之间的关系等当前中国学术界关注课题时候,德鲁克的观点依然会给我们不少启示。德鲁克这最早的两部著作看上去似乎与他以后闻名于世的经济管理学大师的头衔相去甚远,其实,正是这两部著作表现出他青少年时代接受维也纳学派理论熏陶打下的深厚的功底。流亡美国后,和其他来自欧洲出生于20世纪初的大师(阿伦特、约斯纳、法兰克福学派成员等)一样,将这种欧洲知识分子的传统的知性带到了注重使用和功利的美国。他每隔五六年就要瞄准一个自己喜欢的专题进行研究,大多数并不与管理学有关。这种拒绝作'专门人'(奥尔特加在《大众的反叛》中语)的对知性的执着追求,对于今天的中国学人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榜样。

[附]德鲁克生平
1909年11月19日生于维也纳,父亲为奥地利财务官员,曾创办萨尔茨堡音乐节,母亲是奥地利率先读医科的妇女之一。因反对纳粹1938年随父母逃往美国,父亲任大学教授,1967年逝世。1931年德鲁克获法兰克福法学博士。1942年受聘为通用汽车公司顾问,同年出版《工业人的未来》。1946年出版《公司的概念》,对成功的大企业有细腻而独到的分析。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奠定大师的地位,并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为经典之作。1973年出版《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巨著,该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至今已出版超过30本书,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已超过30篇,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等。
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于美国洛杉矶因年迈自然死亡。让我们向这位大师致敬!

'

'

为您推荐

《张爱国解密《祭侄稿》-名家解密书法经典》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这本书出版社给定的名字是“解密《祭侄稿》”,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笔者不断地发现《祭侄稿》之密,同时也发现《祭侄稿》的密是解不完的。真正伟大的艺术杰作或许无不如此。更要强调的是,如果我们不是如上..

《洛神赋 嵇康养生论-王爱本研习历代草书经典名帖墨迹选-(卷十一)-古今对照版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系列丛书共分20卷册,收录王爱本研习历代草书经典名帖及创作墨迹200多篇,同时收录历代经典草书名帖200多篇作为对照,其中囊括了汉代崔瑗、张芝;晋代“二王..

《中国历代经典碑帖鉴赏:九成宫醴泉铭》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本套碑帖均选自经典拓本,并通过图形技术对原碑帖进行适当的放大与精细化处理,既方便观摹,又不失原字的神韵,便于读者从字形、字意上细细揣摩,提高其书写能力与鉴赏水平。 书籍特色..

《泰山刻石-历代法书碑帖经典》内容简介|作者

《历代碑帖经典 (册页版):汉 曹全碑》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中国书法史上的碑帖之作,可用浩如烟海来形容,在考虑到书家及其作品的影响力的同时,特别是兼顾广大读者的一般喜好,我们*终确定出版本套《历代碑帖经典》所包含的书目。虽说选书家书作有限,但墨迹与碑刻兼重,篆、隶..

《宋米芾蜀素帖-经典碑帖原帖全彩精放本》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传世名帖原色放大,书法名家点评赏析,严格按照书法规范精准编排,适合各年龄段、不同层次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让你再赏 悟 临的完整学习过程中迅速提升书法造诣 书籍特色..

《历代篆隶千字文经典》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精选历代大家的篆隶千字文书法代表作品, 从中选出*佳版本, 同时结合电脑处理, 对原碑帖进行适当的放大与精细化处理, 既方便观摹, 又不失原字的神韵。适合于专业书法临习及收藏鉴赏使用。 书籍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