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读过一篇列维特写的关于为什么美女嫁丑男的博客,当时印象很深,所以在机场等飞机时看到〈魔鬼经济学〉就顺便买了解闷,没想到一看起来就放不下。飞机停下了还继续看,回到到家吃了饭还抱着看,一口气竟然看完了,看看表已经3点钟了。这么迷一本书还很少,而这么迷一本经济学的书还是有生以来头一回。
作者讨论了我们(更准确地说是美国人)习以为常的事件,比如名字和孩子成长的关系(有关系),毒贩帮派里的组织结构(和麦当劳相似),阐明了社会里的每个人都是经济元素的基本理论,分析了经济杠杆对于社会现象的影响。然而,妙的是作者从头到尾似乎都在讲故事,而最后的点题就像相声里抖包袱一样利落,让人拍案叫绝!
问题嘛,作者的高高在上的傲气也是跃然纸上。虽然作者才华横溢,但是也别把我们读者都当傻子,一件事翻过来倒过去地说好几遍。另外,又没有必要每篇开篇都要告诉我们《纽约时报杂志》认为作者有多伟大?关于老师作弊的一段,呼啦呼拉好几页,无非就是显示自己有多聪明。
翻译和校对有很多问题,实在不应该。比如把大经济学家Paul Kregman的名字拼成Pawl Kregman,把私刑(lynch)翻译成凌迟处死,On the waterfront翻译成了在江边,都是编辑没有尽到职责。不过,只花了28元人民币(英文原价25美元),也就别太计较了。
另外,推理也有些地方欠考虑。但是瑕不掩瑜,还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书,不过千万别觉得你要读的是经济学。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