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卡夫卡-《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书评

  村上的文笔越来越晦涩,情节越来越超现实,但是比《挪威的森林》让我喜欢得多。奇怪我怎么也无法喜欢《挪》,我看村上的书已经很晚,我记得是个春节,又一个人生灰败期,一口气看完他绝大部分小说,因为有《寻羊冒险记》《奇鸟行状录》,便喜欢上了村上,作为这些文字背后的村上。

  很久以来,有意无意地我在避免这样的文字,是希望可以再试一次,融入这个世界。

  当然我没有成功,我没有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我不过是佐伯。

  '是的,'佐伯说,'正是那样。无论怀抱着它生活有多么痛苦,我也'只要我活着'不想放弃那个记忆,那是我活下来的唯一意义和证明。'

  '我活的时间够长的了,长得超过了限度。这时间里我损坏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物。'

  '对我来说,人生在二十岁时就已经终止了。后面的人生不过是绵延不断的后日谈而已,好比哪里也通不出去的弯弯曲曲若明若暗的长廊。然而我必须延续那样的人生。无非日复一日接受空虚的每一天又把它原封不动地送出去。在那样的日子里,我做过许多错事。有时候我把自己封闭在内心,就像活在深深的井底。我诅咒外面的一切,憎恶一切。有时也去外面苟且偷欢。我不加区别地接受一切,麻木不仁地穿行于世界。也曾和不少男人睡过,有时甚至结了婚。可是,一切都毫无意义,一切都稍纵即逝,什么也没留下,留下的唯有我所贬损的事物的几处伤痕。'

  我不能喜欢佐伯,如同我对自己的不原谅。我想佐伯也是不能原谅自己的。

  我一生中的美好,已经在17岁终止,往后不过是具空壳,我希望从这个世界里找到力量,我不是没有努力过。她死后,我试图过化解一些仇恨,试图过考大学,试图选择喜欢的专业,恋爱,开音像店,甚至试图嫁人,试图不计一切去爱人。越来越证明只是徒劳。然后工作,跌跌撞撞地生活,伤人,也伤自己,不停的错。

  虽然我一直承认,我的幸福,只在17岁以前。当她的身体被推入焚尸炉的刹那,我已知这宿命无可更改。

  然而真正放弃一切挣扎和努力,安静地接受命运,我花了差不多7年时间。

  '世界是隐喻,田村卡夫卡君。'大岛在我耳边说,'但是,无论对我还是对你,惟独这座图书馆不是任何隐喻。这座图书馆永远是这座图书馆。这点无论如何我都想在我和你之间明确下来。'

  我所寻找的,也是这样一个实体,能够承载世界可能给予我的力量、意义和信念。我不想将一生断送在17岁,事实证明我挣扎过。

  我无可奈何地,成为了一个唯物主义者,我无法从世上任何信仰包括爱情里找到安慰。物质带来的才是我实实在在能感觉到的甚至可以把握的。

  最后我决定把物质当做这实体,重新在城市开始我的物质生活。我以为这次应该可以成功了。

  可是我来到了这个古城。为什么我怎样努力试行正常的生活都归于失败呢,我花了无数时间,去想这个问题。这导致了我非常爱坐车,不管是公交车、的士、长途大巴和火车,思绪从未停止过。仿佛只有注视行驶的车窗外,我才是自由的。

  相比这个顽强的十五岁少年,书里其他人给我的印象更为深刻。毫无疑问,我所向往的是中田这心里平静到空白的老人,但是我曾经努力想要靠近的,是大岛,以及他哥哥那样保留住许多纯净却在现实世界里游刃有余的人。佐伯不属于此列,虽然她亦纯净,她亦游刃有余,但是她的眼睛始终不正视这个现实世界,她从始至终未在这现实世界里,也未从这里得到过一丝的幸福。我同情她,她的确是活得太久了。竟然活到了老年,又何必。

  有时候我想,即使没有17岁,是否我就可顺利正视这世界,也许亦无可能。无可辩驳地从童年里走出,意识深处却始终抗拒着成人世界,然而我终究是明白了许多我不想明白的,讽刺的是比许多人明白得更多。

  这些我不愿知道的真相,已经深深嵌入我身体,驱之不走,我无法回到最初,眼睁睁地看着这堕落或者说是成长。我憎恨自己,却又不能不更加自恋。即便撕裂这身体,也不能解决这矛盾。

  也许这,是所有努力归于失败的原因。

  但是走再多弯路,并非都是彻底的徒劳。什么时候开始,大概是在无数驶过的车窗里,我隐隐发现了我所要找的实体,从云端到蓝天到阳光,到一丝一丝风,摇摆的树叶,在城市的缝隙里,我意识到能安慰我的,是它们。

  我决定找一个地方,大自然是主体,城市才是缝隙。原因在开往云南的火车上,我终于找到可以诉诸的语言:我想回到最初。美好的全部所在,17岁以前的以前,我的童年,那山清水秀模糊的记忆,那安静的小镇,那门前水塘边柳枝垂下的低柔,常常停电煤油灯的夜晚,那在父母床边伴着他歌声跳舞的夜晚。那里没有她的痛苦,亦没有我的痛苦,那里本是现实,却在我记忆里变成世上最童话的童话。

  我不怕付出代价,再没有任何代价是我付不起。从北京到昆明到丽江,到今天坐在这里敲出这些字,为了接近童话的影子,我还要做很多事,想尽一切办法。可以失去的都已经失去,我全力以赴,为我的童话。



为您推荐

中国的加缪与互联网哲学-《赢在互联网》书评

'中国的加缪与互联网哲学 '读曹喜蛙著《赢在互联网》有感 文/刘思敏 ' '因为都是旅游媒体人,所以很早就知道曹喜蛙在研究起哄理论,尽管我们经常一块参加活动,也算是不错的朋友了,但说实话,我对他的起..

梦回欧州-《欧洲古镇游》书评

  小读达芬奇,爱因斯坦,凡高的故事,对那片土地的憧憬可想而知。老实说,对我这样一个东部山城的人来说,欧洲从来只能是一个心仪的对象。现在,可能唯一现实的途径就是读读一些优秀的游记,望梅止渴~~   应该..

土地公有制提供的“模糊空间”-《法律关联集成8:土地房产》书评

  土地宏观调控是中国特色宏观供给管理政策的重大创新、丰富和发展,它与产业政策、区域政策、资源政策等一道成为中国宏观供给管理政策的重要支柱。对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产生了深刻的、..

只推荐五本励志书:第一本-《羊皮卷 》书评

阳光雨露,哪得均沾?(贾母)-《红楼梦》书评

阳光雨露,哪得均沾?' 宝玉爱博,贾母也不例外。宝玉的泛爱是针对一切美貌的'女儿'、少妇和女性化的男人,而老太太的泛爱则是对孙子孙女、亲友、丫头、以及一切'可怜见的',亲自抚养宝玉并一干孙女、堂孙女..

世界对打垮不了的人,就加以杀害-《永别了,武器》书评

  有时候不得不感叹,世界杀害最善良的人,最温和的人,最勇敢的人,不偏不倚,一律看待。倘若你不是这三类人,你迟早当然也得一死,而且肯定比自然死亡要早。不过世界并不特别着急要你的命。慢慢来,小火慢熬。..

终身遗憾的解决之道(贾政)-《红楼梦》书评

被误读的贾政' 自从俞平伯先生起,无论是从何种角度批判贾政,'假正经'也好,封建礼教忠实的卫道士也好,冬烘先生也好,甚至更离奇的,是把赵姨娘误读成'打发贾政安歇'的泄欲工具,大多数所指向的,就是,贾政是个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