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界定什么是幸福?概括中国人对幸福的看法。萧野认为中国人看待幸福首先要区分'此界'和'彼界',或者说'此岸'与'彼岸'。这与各种宗教观念和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的相互竞争有关,尤其是蕴含'家'观念的传统思想与外来宗教对'现世'和'来世'的不同侧重,导致对一个中国人来说,幸福在'此岸'还是在'彼岸'有很大的差异。讨论'彼岸的幸福',从经验的角度出发,比较困难。讨论主观的幸福,人人标准不一,有人说家庭美满比较幸福,有人认为赚钱较多则为幸福,不一而足也很难统一,讨论起来也相当困难。转而论述什么因素会影响我们的幸福。一个最直接的因素就是金钱或者收入。在经济学日益偏离亚当'斯密传统的今天,在马克思所谓金钱将人异化的今天,多数人将幸福直接等同于收入增加。好在这不是真的,伊斯特林悖论就是说穷人的幸福并不比富人少,金钱未必能买到幸福。但有一个事实也非常明显,极度贫困的情况下也难言幸福。幸福与金钱存在某种关联。雷亚德后来做了一个重要的工作表明,人均收入低于一万五千美金一年的,富人比穷人更幸福,也就是说在这个标准线下,金钱能促进幸福;而当人均收入超过这一标准线,金钱与幸福之间的关系就疏远了。书中还从工作、生活等其他方面讨论了对幸福的影响,尽管难以有一个确定的客观标准来衡量幸福,但是一些众所周知的因素对幸福的影响还是引起了共鸣。这或许可以成为衡量幸福的'准客观'标准,即社会选择过程中大部分人达成的对于幸福的共识。这是一个集合了众多主观意见的'准客观标准',相对而言,比较容易为人接受,比如说超过一定限度金钱对幸福就没有推动作用,而健康长寿等隐性消费和家庭美满对幸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过分的追求金钱或者异化为金钱的奴隶,并不是明智的选择。而健康和美好的家庭,则是值得追求的目标。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