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书评

  政治体制,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积极地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发展人民民主,健全国家法制,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建立和不断完善,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以及中国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的要求,我们原有的政治体制又暴露出一些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不相适应的新问题,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着更为艰巨复杂的任务。

  政治体制改革按照最新的学术研究结果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为目标和重点的纯粹政治体制改革;另一种是从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

  两种类型的改革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从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大背景的情况出发,我们的国情决定了重点跟应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的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在中国从农村社会、农业经济向城市社会和现代工商业经济转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较为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间,存在各种复杂的问题。为使经济发展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就要选择政治上较为集中的体制与经济上自由的市场体制搭配的社会模式。从而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既稳定又安全地度过转型期,使政治体制能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力日益增强,人民更加富裕,把一个低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成为更加繁荣富足的小康社会。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首先是应该遵循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法则,始终处理好民主与专政、民主与法制、民主与集中和民主与纪律的关系,始终保持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根本目的,尽可能地避免主观任意和人为的干扰,有效地防止各种可能出现的'左'的或右的倾向。但是,政治体制改革又是在当代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一场宏伟的、深刻的政治革命,无论是其内容和形式,还是其发展的进程与方式,都不可避免地具有自身的特色和特征。当代中国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既是我们思考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起点,又是我们实践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起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始终扎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础,来不得半点的虚浮和急躁。同时,当代中国又是过去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作为过去,不仅影响着现在,而且还作为现在的一部分,继续影响着中国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自然应该尊重这种历史与文化,不得有丝毫的僭越和亵渎。更重要的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在中国社会转型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崭新的背景中来进行的,既要服从市场经济的法则和规定,又要遵循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则和框架,在其建构中必须体现市场经济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完善统一。

  市场经济是当代中国全新的、最具朝气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它给整个中国社会注入了青春与活力,极大地调动和激活了中国人改造自然与社会的主体力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激活了中国的经济,促进了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的合理配置与使用,有效地发掘、拓展了中国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促进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即从物质层面为政治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动力和保障,而且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作为一种新的革命力量,促进了整个社会'制度'层面的变革,创造了新的观念、新的知识与文化、新的社会精神生活方式,从而拓展了社会生活日益多向度的空间,培育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主体,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条件、新的生长点和新的力量。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基础,服务和满足市场经济建设的内在要求,服从和适应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立国之本、执政之基。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确保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党是坚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通过改革和改善党的领导来增强党的政治领导,是中国特殊国情赋予体制改革一项重要内容。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基本的政治制度,是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而不能动摇的基础,只有坚持和完善这个基本政治制度,对于具体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才能得以健康展开。社会主义道路是政治体制改革健康发展的方向,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则是指导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忘记或偏离四项基本原则,都要反映和概括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在原则,也即遵循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规律。

  总体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全面考虑和满足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双重要求,实现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最佳结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最大困难就在这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和辉煌也应该是在这里。诚然,要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实现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内在要求的整合,是一项极富有开拓性的政治实践,没有现成的经验,需要反复探索。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只要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在一代代人勇于贡献自己的力量然后取得巨大成功,那也将也是一项彪炳史册的历史功勋。



为您推荐

《文学政治学的创构-百年来文学与政治关系论争研究》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文学政治学的创构:百年来文学与政治关系论争研究》以中国近百年来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论争作为研究对象,本着厘清发展脉络、总结经验教训、创构文学政治学的意图,勾勒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论争史;以文学的政冶化与..

《论唐.德里罗小说的后现代政治写作》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唐?德里罗,是美国DANG*当代有名小说家之一。史岩林著的《论唐?德里罗小说的后现代政治写作》将德里罗的研究视域置于晚期资本主..

《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丛书--语篇差异与政治语法》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语篇对比研究指不同文化语篇之间进行的比较研究,它*初特别关注民族思维、传统文化等对语篇形成的影响,现在则日益关注不同文化语境对语篇建构的影响,以及语篇的社会作用。《语篇差异与政治语法》对汉、德语篇中..

《童书评论集-上册》内容简介|作者

《童书评论集-下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书是徐鲁所著《童书评论集》的下册,列入 东湖书坊 系列,重点收录了徐鲁的书评文章,包括综述性的评论文章、儿童小说评论、儿童散文评论、儿童作品和图画..

《文学史书写形态与文化政治》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的进路与上述的研究有同有异。分别的地方是,本书主要以个别的“文学史”书写文本为对象。简言之,也就是朱星元所提的“写法”和“读法”的进路。本书各章略依时序讨论:由晚清京师大学堂《章程》与现代“文学..

《2015年-书评选粹》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北岳年选系列丛书之《2015年书评选粹》。我们早已无法回到未开化状态,因而只能“被迫与书一起生活。但生命太短暂了,以致我们只能选择和那些*伟大的书活在一起”。所谈之书虽出于古而实存于今,所有对过去的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