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经济学是冷冰冰的,它以单纯的数字、公式进行机械套解,构成理论的曲线图、坐标轴或其他,找不出丝毫情感、伦理和艺术的影子。但显然,这是种误解。如果人永远理性下去,经济学的规律可能百试不爽。问题是,许多时候我们是非理性的,非常傻,那就必将给纯粹的经济学造成一些小小的麻烦和事端,呈现不规则的起伏。
其实,经济学加入人的心理因素,才算完整起来。有的经济学家在着手研究它,比如美国人丹'艾瑞里,他的《怪诞行为学》,像塞满馅料的火鸡,吃得我们兴高采烈,而作者也为此十分得意:面对一群急不可待、自觉不自觉的傻瓜,还需要什么用来诱导蛊惑的假象吗?直接端出一盘火鸡就行。 我们的确很傻。一种曾无人问津的黑珍珠一旦与其他价格高昂的珠宝放在一起,身价立即提高数十倍。人们愿意接受对自己毫无用处的赠品,甚至为此花大力气去抢或者排队。不挣钱干活高兴,干活挣钱反而不高兴。
解答上述现象似乎属于心理学范畴,但丹'艾瑞里说:'所有的现象,背后都有经济的力量。'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原理解释不了上述各种奇怪的现象,艾瑞里则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他声称诸如此类的做法揭示了人们非逻辑的逻辑性。这些非理性行为既非无规律又非无意识。它们是成系统的。同样的错误我们一犯再犯,人们对某些错误习以为常,甚至根本就意识不到是错的。'店家承诺免费送货,我们欣然接受,多花钱也干。' 非理性在经济活动中当然会带来诸多问题,但也并非毫无用处。比如人们的努力程度与得到的报酬一般成比例,但是要求他们作义务贡献(无报酬工作)时,他们的努力程度往往更高'人们更需要表现出自己的慷慨大方,保持自己的尊严'即使从经济上看来毫无意义。从这一点来说,某些时刻做一个千金散尽的傻瓜,亦不失为有趣的事。
表现在交易市场上,就会发现有些人老是犯同样的错误,一错再错,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我根本不想打儿子,也时常告诫自己要少冲动,但面对小孩的非理性行为时,我这个成人也往往难以克制冲动,也往往是非理性的.
人性或许就是如此,完成理性的人生活或许会缺少些什么.
许多人都喜欢在机场买一本闲书看。当然,你可以选择《驻京办主任》之类的反腐小说,也可以选择《鬼吹灯》之类的盗墓小说,还可以选择《暗算》之类的反特小说。现在我要建议你选择一本《怪诞行为学》这样的经济学普及作品,一定会收获更大,而且读起来比那些书更有趣。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