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大部分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让我们来看看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作为一个普遍的原理,几乎所有人都认同'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这种说法。然而经济学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不仅认同,而且能自始至终认真地思考这种说法。
我还记得在20世纪70年代晚期,排队等上半个小时才能以联邦管制的价格买到一桶汽油。事实上,经济学家都认为,允许价格自由上涨的话,汽油的需求量就会减少。虽然很多非经济专业的人士另有看法,但事实证明,经济学家是正确的:政府后来取消了管制,购买汽油的人群不见了。
经济学家对激励的力量坚信不移,他们也用这一原则解释专业领域以外的问题。1965年,拉菲尔'南德出版了《任何速度都不安全》(Unsafe at Any Speed)一书。书中呼吁人们对汽车设计予以关注。南德认为这些设计让驾车的危险性超出了必需承担的界线。联邦政府很快就做出了响应,出台了一系列汽车安全法规,要求汽车配备安全带、软垫仪表盘、折叠式方向盘柱、双回路制动系统以及钢化挡风玻璃。
在政府对汽车的安全监管发挥实效之前,经济学家都应预料到这样做的一个后果'车祸数量增加了。潜在的死亡威胁会激励司机谨慎驾驶。当然,一个系着安全带、配有软垫仪表盘的司机发生事故丧生的机率肯定会小一些。但正是因为这样,司机开车时就不会再像以前那么小心了。结果车祸越来越多。
这和预测购买汽油的队伍会消失是一个道理:汽油价格处于低位的时候,人们就会购买更多的汽油;事故代价不大的时候,人们就愈发不在意它的发生。
事故,不同于汽油,它绝不是人们可以选购的商品。但由于人们既想要速度,同时又很难做到不莽撞,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事故和汽油都成了商品。'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选择更快或者更鲁莽地开车等同于选择了更多的事故,至少从概率上讲是这样的。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