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其介绍,本书是一部通史点评型的通俗作品,以社会学的方法来分析中国历史上的特定人群及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如皇帝雇凶杀权臣、对妇女的摧残刑罚等等。通过历史描点,努力勾勒出一幅'温柔的血腥'画卷。
'然而血腥的是历史,温柔的是文字,不知道是什么缘故,綦先生揭露或是更加深入的曝光惊人血腥的史实时,有种欲言而止的感觉。
皇权集团的主子似乎并不过得十分潇洒,虽然历史剧中亦有提涉,但笔者是从黄仁宇教授著名的《万历十五年》中得到比较清楚的认识,而綦先生《历史上的三种人》比较乐意从一些生理或者心里方面的细节来表达这种意思,比如始皇竟然因为母亲不检点而心理疾病逐渐加深,性生活造成朝代变局'一般史学有评述昏君因为迷恋女人误国葬国,但这么直白的说法似乎只有'私修巨史'(序言中语)的綦先生才敢写出来。
皇帝与权臣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通常想象中的那样,皇帝还需要给下属贿赂或者暗杀下属才能达到目的,这似乎一定程度上表明封建统治体系内的互相制约的平衡也存在于最高层,这种平衡的倾斜似乎需要付出比较大的代价'腐败或者生命,所以说这样的体制是不太合理的:正常的变通需要非常的手段,因为合理的协商或者双方心悦诚服的认同已经完全不存在了。
当然上述问题的解决如果只靠道德力量的话,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出更大的麻烦,因为道德的名义往往被不同的目的者的理解所解释,例如使用历史或祖宗的逻辑作为正确与否或者合乎现实的依据,可以将此作为道德,但并不是现实合情的归宿。一旦冲破这层束缚,流血便不可避免的发生,因为这不是道德的问题,而是权力是否能够满足不同利益者的地位和前景。
当然如果每个阶层的人士都按照'各安所命'的道德训教安分守己不求所谓'异想',如王莽安心当他的大司马或石敬瑭安心做他的节度使,哪来动乱与纷争?可是无论怎么讲,这都是不可能的。
于是便有专心玩女人、诗画甚至木工的皇帝,于是便有一心贪婪、结帮结社甚至争着做皇帝的臣子,还有那些被写史的形容作刁民反贼的草民,这种局面怎么个太平?谁愿意安其所谓的天命?
其实不是说曹操、司马家族、董昌之类玩弄国家,在本质上,在局里的大小人物都在玩弄,皇帝和他的国亲,宦官和他的党羽,谁是清白的呢?耿直不是一样被作为斗胆博弈前景的工具吗?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盘棋,不都很惬意么?
不管是积极还是消极的看法,最底层的百姓的命运还是照旧的轮转,当太平日子来临时是忍受各类盘剥,战争来时饿死和自相残杀的还能是谁?吃人肉在今天成为爆炸新闻的时候,翻开记录才知道过去这事情很不罕见,那些被作者归于草民的一些所谓思想者思考出了些什么?不同的嘴脸一样的有脑无浆。
'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