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80年代古典诗词再度发光,新老评注家蜂拥市场,这现象该属当下国学热之肇端。古诗词尽管有兴观群怨多功能,我感兴趣的主要在于寻找'适己'的心情意绪,王国维这本小书是我多年来时常把玩的珍品,欣赏的是他那片痴情。
王国维对古体诗词又评又写,但底色一样,那就是由私淑叔本华以及他自身经历引发的世态悲观。后人钱钟书那《谈艺录》,对古诗词是一种多视角的冷隽观照,比他放达,因而也比他少了一份痴情,钱氏受后学訾议,多在他那'零度'写作风格。其实处在一个'脱魅'世态中(不记得谁把韦伯的'脱魅'翻译成,这世界不再令人着迷),钱氏之风格是其优长而非缺点。比如对李煜的看法,王氏称其为有着释迦、耶稣的担当,钱氏不这么看(钱氏朋友周振甫也不这样看)。但是,我还是喜欢王国维的那带有偏见的痴情。
王国维这本小书注家不少,我手头这本是谭汝为校注的(群言出版社,1995年)。不过我认为,王氏的这本书不难读,注家身份并不那么重要。王氏自称:平生弄哲学苦理性不足,弄文学感情欠丰,于是成了文艺评论家。苛求点说,他当文艺评论家又感情太重,但绝情的文字又怎么打动人心呢!王氏自己的此作,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有我之境',只是那'我'代表的是社会转型中的一类人,不然不会有那么多人爱读他的作品
王国维的小词我喜欢如下几首:
点绛唇
厚底高天,侧身颇觉平生左。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
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
浣溪沙
已落芙蓉并叶凋,半枯萧艾过墙高,日斜孤馆易魂销。
坐觉清秋归荡荡,眼看白日去昭昭,人间争度渐长宵。
采桑子
高城鼓动兰釭灺。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蝶恋花
窈窕燕姬年十五,惯曳长裾,不作纤纤步。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一树亭亭花乍吐,除却天然,欲赠浑无语。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肢误!
还有一首'山寺微茫背夕曛',在别的书评(《所思》)业已提及,不重复啦!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