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读书笔记-《定位》书评
闲话少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今天看书要学着多多做笔记,写感想,把书真正读进去。
定位(Positioning):定位是你对预期客户要做的事。换句话说,你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
基本前提:传播过度
任何理论的出现都有它的历史性。定位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并很快风靡全美。其时,媒体的发展使得信息量大增'传播过度'。市场上充斥着噪音,广告诉求不得不从早期的'说什么'怎么说'转移到'怎样才能有人听你说'上面。
理论支持:
1.大脑处理信息的有限性
人类的大脑不仅拒绝接受与其现有知识或经验不符的信息,它也没有足够的知识或经验来处理这些信息。
'
根据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博士的说法,普通人的大脑无法同时出来七件以上的信息单位。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列出必须记牢的事项时多半只列到第七项的原因。比如:七位数的电话号码、世界七大奇迹' P37
'产品小阶梯(最多七层) 当然了,最好是争当第一。
2.大脑的'懒惰'性
它喜欢把某个名字与某类特定的产品直接挂钩。举例来说,海飞丝=洗发水,你要是想出几款'海飞丝'沐浴露,'海飞丝'润肤膏什么的,那就等着吧,它们的销量准不高,还能把等式变成不等式,把可怜的消费者搞混,最后就等着蚕食自己的市场份额了。
基本结论:
1.不能由此及彼。承认在已确立第一位的市场里,你不可能推翻你的竞争对手。直接的发起进攻对你没什么好处。消费者一旦认同产品的'第一'地位,就会一直认同下去,除非产品本身出现了重大的问题。美国式的只要奋斗就能成为英雄的说法在这里不管用。当然,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如果你从一个合适的定位切入,完全可能以'替代者'的身份抢占市场份额'但不是直接竞争。
2.领导者的定位。要第一个进入预期客户的头脑,让自己的产品与预期客户产品梯子上的第一层牢牢地挂上钩。然后保持,随时准备拦截竞争对手。
3.跟随者的定位。跟领导者挂上钩,但要寻找它的空当。它'大'你就'小',它'高价'你就'低价';找不到空当的时候,可以给竞争对手重新定位。当然,实际的操作不是这么简单。
4.名字的威力。在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里,名字自身就有强大的威力。它是引起人们关注、自由联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避开'无名'陷阱,'搭便车'陷阱和'产品延伸'陷阱。
5.如何定位:你处在什么位置上'你想拥有什么位置'谁是你需要超过的'你有足够的资金吗'你能坚持下去吗'你与你自己的地位相称吗
读后记:
《定位》着眼的不是产品,不是品牌,不是企业形象,而是'大脑'预期客户的大脑。是的,这实际上是心理学而不是传播学、营销学的范畴。里斯和特劳特为什么能提出这么有影响力的理论?除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以外,最大的原因在于他们不是一味奉行已有的广告理论'恰恰是不受理论的干扰,客观地面对市场,才能从营销的角度转移到传播的角度上来。传播过度'怎样让消费者'不经意'地记住你的产品?'领导者理论和名字威力理论。当然啦,第一和易联想的东西总是容易被记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