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的人们都以为自己所处的时代是特殊的,面对刚刚成为历史的90年代似乎更有理由这么说。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90年代之于中国文化都具有显见的意义。中国从来不曾如此全面和深刻地参与世界事务和全球发展进程,它的文化现象也从来不曾如此得纷繁复杂,以研究90年代中国文化为己任的《中国镜像》一书正是把捉住了这一特质,立足全球化的宏阔视野,在一体化进程日益加速的全球语境中竖立起不被误识遮蔽的中国本土之镜,一方面在西方'他者'镜中审视中国形象,另一方面又在自身的多重语境中复现文化镜像。对于90年代文化进行的研究已然很多,然而就事论事者众,析语境、寻意义者缺。《中国镜像》恰恰在此处补足了以往论述的空白。书中认为,中国目前所处的世界局势是一个多极并峙、多方关联、多元互动的整体,文化论争的尖锐冲突,大众传媒的不断扩张,全球化市场的不断裂变和重新组合,以经济金融为中轴的世界舞台复杂化和全球性政治变革与经济动荡,都给处身其间的中国带来了无尽的问题与希望。研究中国的问题势必要先了解全球的情况,要见出中国的面目就必须洞视他者之镜。正如本书, 90年代的中国必须加入国际大循环,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镜像'一词借用拉康的说法,意指必须在'他者'面前才能真正认识'自我'。这个他者毫无疑问是全球化中的西方,并且是无所不在无所不渗透的西方。中国人可以从这个镜像中看出自己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形象,不断反省自己,不断重写自我的历史。《中国镜像》力图达到的目标就是让中国形象在当代国际化语境中得到重新书写与生成,从中国文化身份的立场重新界定自我的文化发展战略和基本价值走向。这就要求当代知识分子不仅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及其新世纪价值重建的问题,而且重视中国思想在后现代后殖民时代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意义再生问题。由对抗到对话的转变势在必行,冷战式思维即将为现代性反思取代,在东西方的平等对话和公共空间的顺畅交往的前提下,整合全球性与本土性,重建新价值,进行现代化,为中国文化精神何处去提供一份历史的回答。这才是像外之想,一份源自中国知识分子心性深处的弘愿与理想。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