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媒体时代。电子文化压倒印刷文化,大众传媒压倒精英文化。借助媒体,有人可能一夜成名,远离媒体,轻视媒体,就只能无人理睬。传媒对 人的控制力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于丹、易中天是媒体制造出来的文化偶像。但重要的前提是,除了本人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才华,你还必须善于适应大众传媒通俗 化,人情化,普及化,娱乐化,表演化以及能满足平民精神需要和知识趣味的要求。你的文学批评文章要上博客首页,要上报纸副刊,也必须改头换面;也许只有稀 缺的学术刊物可能登载你的学术性评论,但那里又有必须遵循的僵硬格式和不菲的版面费在等着你,而且即使发表了也受众寥寥,它们主要用来作为'学术成果'和 '职称需要'的形式存在着。
这里就有个自由与不自由的问题。文学批评离不开传媒,因为它没有专属于自己的话语频道,它必须通过媒体才 能传播自己的声音。过去主要是通过纯文学报刊,那时文学批评队伍小规模也较小,故能基本能保持文学批评的特性。至于政治干预下的异化又当别论。现在我们进 入了一个大众传媒的汪洋大海,刊物,书籍,报纸副刊,网络,电视,铺天盖地,按说都可以传播文学批评的声音,其自由度和选择性貌似加大了,而实际情况却 是,批评陷入了更加不自由的状态,显得更加被动了,地盘更加萎缩了。因为,评什么不评什么,发什么不发什么,常常受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以及发行量,点击 率,码洋,收视率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所以我认为,对文学批评而言,现在最突出的是一个,如何在大众传媒时代,既无法不通过媒体,又必须能保持自己的精神品 格,保持一种独立的声音的问题。
一般来说,文学批评的声音由三方面构成:它们是学院批评,专业批评,媒体批评。通常认为,学院批评擅 长于归纳历史,媒体批评擅长于现实分析,而专业批评介乎二者之间,做得好的可在历史与现实两方面都有所贡献。现在的情形仍然不外乎这样三种。不同在于,在 媒体时代,学院批评的现实感强化,人虽不离开学院,但很关注当下的创作和理论,专业批评仍处于中间状态,且不断分化,有的走进学院,有的倒向媒体,但其基 本思路未变,媒体批评则在娱乐化与人文化,新闻化与学理化中间寻找生长点。现在并不能把一切归诸时代原因,文学批评的有无价值,在某种意义上,主要看批评 者个人的选择和追求了。看批评者能不能从市场化价值中把宝贵的精神价值解救出来,能不能把文学的审美特性完整呵护,能不能把文学批评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而媒体如果能对批评者的独立的发现给予支持,提供较充分的空间,那文学批评的面貌也许就会与现在大为不同。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