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社会里,大众崇尚细腻温柔之外,更欣赏野味、原生态。沈从文笔下那'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湘西边城,令人陶醉;那行云流水的文字,更成就了他'乡土文学之父'桂冠。可偏偏是自认、公认的'乡下人',在1948年这天地玄黄之刻,显示出清醒超群的判断力。您瞧瞧:
'大局玄黄未定。。。。。。从大处看,中国行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则无可怀疑。。。。。。。传统写作方式以及对于社会态度,值得严肃认真加以检讨,有所抉择。人近中年,情绪固化。。。。。。(我的)用笔方式,二十年三十年统统由一个'思'字出发,此时却必须用'信'字起步,或不容易扭转。过不多久,即未被迫搁笔,亦终得把笔搁下。这是我们一代若干人必然结果。'(沈从文私信,第208-209页)这话说得依然是柔柔的,没有钱钟书那般冷隽,然由'思'而'信'之变局,他看得那么透,那么远,咱不佩服行吗?
清醒归清醒,可他就是不'信',宁愿研究中国古代服饰。沈从文小说是画册、画卷,他研究服饰很自然(老舍是话匣、话唠,要封这旗人的嘴巴,分明是要他命)。
性格决定命运?假如那'命运'就是个人的'走运'或'背运',或许是;但他那作品之命运,却是超越个人、跨越时代的。
附:钱理群著《天地玄黄》细目
1948:天地玄黄
钱理群(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一、面对转折'1948年1、2月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冲击波'《人民日报》传出的信息'蒋介石的元旦训词'《文艺先锋》宣布的官方文化政策'《大公报》和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信仰
二、南方大出击'1948年3月()
《大众文艺丛刊》与中共对文艺的领导'文学党性原则的明确提出'我们'文体的新特征'以思想斗争(批判)为发展文艺的中心环节'三面出击:郭沫若怒'斥'沈从文、朱光潜、萧乾代表的'反动文艺';批判路翎、姚雪垠、骆宾基等作家的小资产阶级创作倾向;对胡风及其朋友的批判与警告'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警惕与防范'以解放区文艺为样板的'人民文艺'的大力倡导'新的美学原则,文艺创作、批评模式在建立中'对五四与鲁迅的再评价:争取文化领导权与正统地位的自觉努力
三、校园风暴'1948年4、5、6月()
学生运动与校园文化'群众歌曲的革命功能'革命盛大节日里的活报剧演出'漫画:精神原子弹'朗诵诗的政治性、群体性与行动性'狂欢的广场文学(艺术)'大学教师在学潮中'自由主义教授的困境、挣扎与分化'师生共识:为自由、民主的新中国而斗争
四、诗人的分化'1948年6、7月()
40年代末的诗歌刊物与流派'前期《诗创造》的兼容并包性'在内外压力中挣扎'新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的孕育与聚集'《诗创造》的改组与《中国新诗》的创刊'40年代末现代主义诗歌与革命现实主义诗歌的相通与对立'中国新诗'派诗人与七月派诗人的相通与分歧'共同的命运
五、批判萧军'1948年8月(一)()
萧军:永远的精神流浪汉'集权、秩序、规范与独立、反叛、自由之间'萧军与王实味事件'《文化报》与《生活报》的论战'大规模的有组织、有领导的'批判萧军反动思想'的运动'五四启蒙主义话语与革命话语的争夺战'知识分子与新政权的关系'言论自由的尺度'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身份的消失'大批判'思维、文体的开创'对'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出示黄牌'人们期待中的萧军的反应
六、朱自清逝世前后'1948年8月(二)()
朱自清的'背影'晚年心境的沉重面'1928年《那里走》的困惑,二十年后再思考'对知识分子边缘位置的正视与'悬空感'向下层人民寻求支撑点的欲求与害怕失去自己的矛盾'既'调整'又'保持'的文化(学术)选择'沟通五四个性主义话语与集体主义革命话语,沟通精英文化与平民文化'雅俗共赏、兼容并包、多元发展的文化理想'本不合时宜,却被大用的结局'追悼中的'学者与文人'的朱自清'朱自清转变问题的提出'革命话语对朱自清的改造'革命话语与民族主义话语的结合:毛泽东的盖棺论定
七、胡风的回答'1948年9月(一)()
胡风向'明天'扑去'他眼里的路翎《财主底儿女们》的异质性与挑战性'受伤的狼的突围与出击'以斗争为中心的思维、情感与心态:批判者与被批判者的同一'自觉地捍卫五四传统:'与无形的封建的中国的斗争';坚持启蒙主义;反对向'旧形式'投降'胡风要为他漠视批判者的警告付出代价'胡风与毛泽东心灵的相通'胡风的悲剧:从支持(拥护)出发的对抗'留下的最后一个美好的记忆
八、'新的小说的诞生'1948年9月(二)()
丁玲与《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的命运'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模式的诞生'纳入体制:文学生产与传播的计划化'创作主体的变化:首先是党的干部、战士,然后是作家'以党的政策为创作起点与接受终点'文学的真正主人:革命化的'新人(工、农、兵英雄人物)'把党的意识形态化为作家的艺术思维:阶级斗争的艺术想象逻辑(题材、人物创造、结构等)'用党的革命语言规范一切'《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暴风骤雨》(周立波)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模式的示范意义与部分背离'独断话语权的文学秩序的建立
九、战地歌声'1948年10月()
部队宣传队(文工团):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独创'泛黄的历史资料所留下的记忆'把毛泽东'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思想推向极致:文艺军事化的新范式'快板诗人与'兵写兵'群众运动'革命话语对民间话语的利用与改造:北方农村的演剧与诗歌创作运动'对农民文化的推崇与对市民文化的拒绝'《斜不压正》:赵树理的'党的立场'与'农民的立场'的统一与矛盾,他的文学命运的戏剧性
十、北方教授的抉择'1948年11月()
沈从文的文学梦想'对五四先驱者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二十世纪最后一个浪漫派'的历史定位'《看虹录》:将'抽象的抒情'引入小说叙事的自我突破,却一再受到批判'40年代末以沈从文为中心的,以探索、实验为追求的北方青年作家群,同样被遗忘'沈从文终于'觉悟':不能随着时代变动而改变自己,只能面对'提前死亡'投岩麝退香':沈从文和他的朋友呼吁'文物保卫'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左倾,少数人退守思想文化上的自由主义'今日文学的方向'座谈会上沈从文、废名、朱光潜、冯至等讨论'如何对待红绿灯的指挥'等问题
十一、南下与北上'1948年12月()
毛泽东三次急电平津战役前线指挥部:必须保护文物与知识分子'蒋介石亲自组织'抢救'学界知名人士'危舟将倾'的末世景象,旧秩序再也无法维持'知识者故土难舍,'为伊消得人憔悴'国民党高压政策为渊驱鱼'走下飞机的仅胡适等人'梁实秋:战乱中的生离死别'枪炮声中的北京大学五十周年校庆'天下愈乱吾心愈治':无人顾及中的学术坚守'《浦江清日记》里'三不管'地界中的清华园'稀落、仓皇的'南下'与浩荡、有序的'北上':两股知识分子人流'我今真解放':郭沫若一路高歌'卞之琳等远方归来:赤子的虔诚
不算尾声()
叶圣陶终于'远行',结束游离状态'郑振铎重读《画梦录》'胡风想起小贩挣扎的叫卖声,他没有在香港'净罪'路翎写《危楼日记》,为'时代末日'作忠实记录'丁玲作为新中国的女作家在国际舞台亮相,她感到无比自豪'《传家宝》:赵树理仍在关注农村现实中的'问题';老赵进城的意义与困惑'萧军的消失:又一个'提前死亡'清华大学中文系师生游乐会上处处感到'他'的存在'一颗无声的政治炮弹,沈从文的绝望与去不掉的迫害感'今日复何悔':胡适、傅斯年凄然对饮吟陶诗'国民党政府'最后的晚餐'张道藩拜别母墓悄然离开南京'倾听'北方'的声音: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开始了一个新时代
年表(1946~1953)()
参考文献()
我怎样想与写这本书'代后记()
再版后记()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