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大叙事背后的人性哀思 荣耀军'李昱华转-《秦尼巴克》书评

'

宏大叙事背后的人性哀思

'读傅查新昌的长篇小说《秦尼巴克》有感

'

'荣耀军

'

傅查新昌的《秦尼巴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她讲述的是新疆边疆一百五十多年来的复杂勾连、跌宕起伏的历史,是一部凝聚着浓重的爱与恨、欲望与意志、屈辱与骄傲的史诗,她折射出近代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画卷。拨开历史迷雾,小说塑造了众多鲜活的人物,这些人物在历史的重压下,为生存而顽强地挣扎着。在人性的层面,我们可以体会到他们的爱恨情愁,他们的希望与失望,他们理想的幻灭,他们的人性的扭曲,我们甚至可以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与沟通,拷问人性的光明与黑暗,反思生存的意义与价值。

'

超越历史之'重'

根据作者的解释,秦尼巴克是个混血的词。'秦尼'一词是英语'China'的译音,而'巴克(Bak)'是地道的维吾尔语,译为汉语是'花园'的意思,这个拗口的杂烩词语,实际意思是指极其迷人的中国花园'这非常容易激起中国读者对'桃花源'的想象:诗意、美妙、清纯、皎洁、不掺任何世俗的杂质。可是语言的魔力此时正悄然展开,作者借助这个词汇所要表达的,并不是期待中幸福的武陵人,而是战斗、死亡、灾难、咒语、疾病、卑微的个人那混浊灰色的命运'这一些,在文本的叙事当中,首先是通过一个宏大的历史框架来组织的。沉沉的历史感是书写或解读《秦尼巴克》这部小说的起点站。

在《秦尼巴克》叙述的百年历程里,一开笔便是伊犁将军府没落难继地守卫着边疆,浑然一派颓败萧瑟、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象;紧接着英人插足、沙俄入侵、阿古柏叛乱、日本觊觎、匪寇横行,种种恶魔般的势力更把这块宝地搅得动荡不安;左宗棠平复了叛乱,但晚清的皇帝却被夺了鸟位,征战在继续,不过是频换大王。国民党、共产党、建立新中国、打土豪、分田地、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一个都没有少。但它们的出现并不是为了唤起人们对新疆近代历史的一次简单回忆,也不是要填补一些翔实的野史资料来扩充人们对奇闻异事的好奇心,甚至也不是要去追寻历史本质性真理的问题。米兰'昆德拉认为小说的任务在于在不确定性中寻找一个关于存在的答案,这一点很适用于《秦尼巴克》。《秦尼巴克》的作者显然很清楚'历史在于阐释'这个道理,作为一个独立写作的个人,他借用这个布满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演绎的其实是'人'的命运,是要寻找关于'人'的答案。作者指出,在最后定稿的过程中,小说的结构由'立体派绘画式'的跳跃式叙述改成了线性叙述,就更能说明这个问题,因为作者深怕缭乱的叙事技巧会遮蔽他对人性的沉思。这是对形式技巧的一个极大跨越,因为'历史'经过这样返璞归真的'简单'处理,获得了在读者心理的一个短兵相接般的'重'让人无所适从也无可逃遁。在当今文坛沉溺于自我身体写作的潮流中,《秦尼巴克》所创作的这份沉重的历史感,亦如一记闷棍,似乎要敲打了那些沉迷在狭小自我世界中的人们,让他们顿悟出一个宏观思考的意旨趋向。

对于普通的心灵来说,历史在感觉中其实就是一个宏大的框架背景,它像'天'一样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他们因此也不觉得自己的人生一定要和历史交错在一起,在关于桃花源的想象中,历史天空本来就应该是云淡风轻,月朗星稀的。历史的力量太过巨大,历史的学问太过于高深莫测,他们似乎有一种惹不起躲得起之感。的确,对于平凡的生命来说,关注自己活着的每一个具体细微的事务,难道不是最能身体力行又最切合实际的吗?于是,当真的有一天历史风云变幻,以至乌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他们竟要发出诸如'为什么要和我有关'之类的哀嚎。这就是小人物、卑微甚至是卑贱的小生命对历史的敬畏、困惑与拒斥,他们没有力拔山兮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没有立意扭转乾坤的凌云壮志,没有欲穷历史究竟的深邃智慧。在所有正史的书写中,他们是被遗忘的一群,尽管有些正史把他们列为是推动历史进程的主体,然而在一个总体性名词的符号掩盖下,他们作为个人还是被疏离、被遗忘了。在被正史的宏大叙事所遗忘掉的地方,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开始担负起一项神圣的使命,那就是重回历史,更微观、更具体、更细致地去探寻那些曾经鲜活地存在过的普通心灵,见证他们的苦难。傅查新昌说:'《秦尼巴克》是我的心灵史,也是几代边疆移民的血泪史',这句自白道出了《秦尼巴克》是一部试图从血泪史中寻找心灵史的小说,如果小说的叙事完成了这项使命,那无疑已经走到了历史的深处。

'

二 失范的人性

埋在《秦尼巴克》历史深处的,是翻腾失序的欲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痛苦和磨难。丰乳肥臀的女人、空闺难耐的寡妇、好色下流的恶棍、穷奢极欲的官员,疯狂的权力,胺脏的财富,生活的诅咒,难以逃脱的恐惧和灾难'这一切共同拼凑出一副贪欲万象之图。在小说的叙述中,它们是通过一个家族的几代变迁而与宏大的历史框架取得同步的。

这个家族的第一代是德永善,是秦尼巴克附近一个赫赫有名的穷光蛋,在小说中他完全是作为他的独生子德英阿的注解而出现的,一笔带过就从此消逝了。德英阿是个品性恶劣的地痞流氓,形象猥琐,欲望膨胀,在贫穷的生活中练就了作恶贪婪的勇气,整日梦想着追逐财富和美色。他抢走了伊犁将军府里孟琼的大媳妇梅芳'一个美艳而空闺难耐的寡妇'生下了儿子德光。在德英阿的一生中,鬼混过无数的女人,也靠着他的机智赚取了富足的财富。欲望在他身上,是体现得最为彻底的,如果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分析,他完全生活在他的潜意识中,他的欲望完全没有经过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的过滤,在他的逻辑里,只有如何攫取如何满足的战术策划,而没有应不应该之类的价值观考量。古代名相管仲在临终前对齐桓公说过:'人情之爱莫过于爱子,人情之重莫过于爱自身,人情之亲莫过于爱父母。'一个人如果连这基本的人伦都不固守的话,就不可以对他期以更高的国家社会伦理了。小说中的德英阿,为了自己的生存利益竟不惜出卖自己的儿子,并处心积虑勾引、逼迫儿媳阿香,他对父母、对妻子儿女都没有真诚的爱,说到对他自己又是怎样的一种爱呢?无非是守着沟壑难填的欲望罢了。至于公然地给沙俄入侵者当翻译,换取欲望的实现,在他不过是一次'有奶便是娘'的演练。伊犁将军府的势力衰败、外国军队的入侵、新疆的混乱在他心里是激不起什么家仇国恨的情操的。

因为母亲梅芳的关系,德光的血统稍稍高贵些,在孟琼的将军府里度过童年,受过较好的教养,懂得一些情感和真心的道理,除了继承父亲懂得多国语言的能力外,他似乎与德英阿较少共通之处。也许是来自伊犁将军府的精神气质,年轻时的德光俊朗、正直、有英雄气并富有智慧,深受少女的喜爱。他先后娶了3任妻子'与之青梅竹马的阿香、在阿古柏时救下的金晓慧、任格斯特翻译时援救过的那音芝;生有3个儿子'永康、金顺子、德海。他容易被女性的美妙身体吸引,也容易忘却,不过并不像他父亲德英阿那样苟且,有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意味。他的人生因为个性的冲动和自己对正义的理解,经历过许多次的生死逃亡,他加入过刘虎的土匪队,参加过阿古柏的叛乱军,后来又为策划新疆独立的英国大使馆做翻译。他在这些虎视眈眈的豺狼队伍里,消磨着年轻时被培育的良好品质,为了生存的欲望活在尴尬卑屈的境地里。在那个欲望混乱但却异常强烈的乱世中,德光也像普施雨露的交际女郎一样,曾试图通过出卖自身的天赋异禀甚至是灵魂,来换取内心深处所攀附的生活,然而终究是被主子抛弃了。被英国人抛弃的德光在他的晚年落寞痛苦,贫穷、丑陋、靠地皮酒麻醉自身,其形象让人联想到罗丹的《老妓女》,象在神伤他对生活提出的要求与生活对他的无情诅咒。

德英阿家的第四代永康、金顺子、德海,他们对所处的生活有更多的困惑和不解。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新疆也更为混乱,权力的品种纷繁复杂又交织在一起,清政府倒台、民国大总统确立、倒袁的二次革命等等,只不过使得权力名号下的武装组织更加地居心叵测,人们受着内心隐秘欲望的指使,有声有色地演绎着一次又一次的血腥和残忍。刻画出德英阿家第四代的个性形象的,也依然是欲望以及他们对待欲望的态度。德海可以陪同那音芝去向军阀头子献身以求好的出路,金顺子为了钟情的女人疯狂地做了土匪,又为了发泄母亲和自己的仇恨杀了父亲德光,自己又被德海所杀。而永康,因为寻找父亲阴差阳错地做过土匪、当过国民党军队翻译、又莫名其妙地跟着长官改邪归'共'了。他捡到了这个大便宜,回到家乡,作为一名共产党的干部,他的第一件事就是以革命的名义处决了他的敌人张涛,并宣布已经嫁于张涛的梦中情人朱静和自己结为夫妇。这种疯狂让人预感着他的下一步的灾难,如果他用老谋深算的理性去克制一下他的举动,使得事情更为隐蔽和稳妥,也许他就会成为小说人物中的赢家,然而他没有,他就是那样赤裸裸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因此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招来了受尽磨难的后半生,朱静那狂放的肉体也奔向时任的掌权者而去。

小说故事结束在永康垂暮之时,他的养女永芳领着丈夫和孩子回到他身边,并因为过去的荒诞人生请求原谅。不知道这个结局是否有点拨乱反正的意义,像鲁迅在华小栓坟前所放的花圈,喻示一个人性复苏的希望。其实,从德光开始,德英阿家族的后代并没有比别人更坏的品性,他们不过是作者所设的一个个着眼点,通过他们可以让读者去窥探那个整个时代的恶。

'

无望的救赎

德英阿一家几代的故事和《百年孤独》中那个布恩地亚家族史比起来,无论是神秘性、权势感、人物的庞杂、内心的怪异等方面都要简略很多,不过也让一般的读者觉得更有现实的维度。如果说《百年孤独》注重的是幻化背景下的内省式批判,那么《秦尼巴克》所注重的则是通过心灵苦难作历史批判,它所想揭示的是一个荒谬时代对人性的扭曲,是历史的变故导致心灵的失序。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中国文化向来强调人性深处的欲望原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它表现出来则要经过一番温柔敦厚的礼仪文化的洗礼,要遵循'忠孝仁义'、'礼义廉耻'的规则。而《秦尼巴克》描绘的显然是一个礼崩乐坏的世界,是一个人性混乱不堪、欲望横冲直撞的世界。谁来拯救这些堕落罪恶的灵魂?在对金顺子和金晓惠的生活表以同情的时候,作者表达了'金顺子在这种处境下根本不可能形成一个较高的人性价值观'的观点,其实这一点可以扩大到整个小说的批判基点。并且,为了深入这个批判,作者设计了安娜这个人物的出现。

安娜年轻时是个美丽的俄罗斯女郎,德英阿对她垂涎三尺,但这并不是她出现在这部小说中的理由。在这部作品所描绘的诸多美丽的女性中,安娜的角色实际是一个救赎女神,其寓意也就是作者所说的那本寂寞的《圣经》。她活的时间很长,贯穿了小说所叙述到的所有历史年月,同时她也像一名耶稣基督,在人间受难,历经种种痛楚,却始终保持着那份爱人和救人的心。然而,毫无疑问,这份拯救在那样的历史时代是微不足道的,就像一朵路边的小花,遭受着千军万马的践踏,即便是创造了存活下来的奇迹,这奇迹怕也是因了这微不足道而产生的吧。

安娜是个医生,也是个牧师,她治病救人,也希望从精神上解除人们的痛苦。安娜所救的第一个德英阿家族的人是阿香,阿香怀着德光的孩子,从沙俄将军勃列日斯基那里逃回来,被家乡的人们还有婆婆梅芳所抛弃,公公德英阿帮助她却是另有一番色心。安娜救了阿香,帮阿香生下永康,并真诚地收留他们,和他们在一起生活。安娜对阿香和永康的爱是无私的,然而她也没有能力保全阿香和永康不受伤害,历经折磨的阿香在一次被朱国荣凌辱后永远消失了,而在安娜的庇护下成长的永康也遭受着一次又一次的迫害。

安娜的家中还收养着朱国荣一家,安娜的善行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朱家的三个人一样地忘恩负义,恩将仇报。朱静甚至和她的恶霸丈夫张涛一起割掉了安娜的舌头,文革期间,又和她的革委会主任丈夫批斗安娜,污蔑其为苏修女特务,并痛斥她的宗教鸦片。安娜一直劝导永康要一心向主,跟随福音,恶都是暂时的,心灵中一定要有光辉。她自己在这样的信念中被朱静的两个儿子烧死在教堂里。安娜肯定是可以上天堂的,只是她见到了圣主,恐怕也要悲叹那人世的恶过于强大了吧?

尽管安娜这个人物所绵延的时间很长,但在小说结构中并不占很大的叙事篇幅,这也是在形式安排上暗示了她的精神亮光所起的作用终究是微弱的。从而更加凸显作者的主旨,那就是在一个秩序混乱的时代,恶就会像洪水猛兽一样无序狂奔,这时的善恶已经不是个人所能把握掌控的修养问题。何处向善?实际上是个宏大的历史命题。

整部小说,象一面巨大的拷问人性的镜子,拷问着历史深处心灵的沉重以及心灵深处历史的沉重。在历史与心灵的交错时空中,拷问人性的旨归。

'

作者简介:荣耀军,男,河北承德人,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博士后。



'



为您推荐

《电视叙事文化学》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电视叙事文化学》是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研究电视的艺术表现、传播接受、文化功能的专著。本书所讨论的内容涉及到电视叙事艺术的形式特征、形态规律与叙..

《毕希纳在中国的神性叙事》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书全面回溯了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导演王延松在中国语境下排演德国诗人毕希纳的《莱昂瑟与莱娜》一剧的全过程;并依此深入考察了王延松导演语汇中的..

《商务新知译丛什么是电影叙事学》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是法国和加拿大有名的电影理论学家所著的有关电影叙事理论的著作。本书论述清晰、深入浅出,是电影叙事理论研究的入门著作,主要阐述了电影与叙事、陈述和叙述、词语和画面、电影叙事的空间、叙事的时间性与..

《电影中的复合叙事》内容简介|作者

《幻想叙事曲》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幻想叙事曲:为小提琴与管弦乐队而作》为当代华人作曲家曲库,第二辑,湖南省新华书店经销,湖南雅嘉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印刷,2017年6月靠前版靠前次印刷。主要内容包括:个人简历、AProfileoftheComposer、乐曲简介、S..

《此生此家-大时代中的小叙事》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民国是一个动荡的乱世,不断的政治变局,不断的内外战争,将国人的正常生活一次次打断。然而,无论多么残酷的战争,也折不断平常人过平常生活的意愿,民国生活在许多过来人的记忆里常常是温暖、亲切的。 这本《此..

《工人新村——上海的另一种叙事记忆》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长篇纪实文本以一个共和国同龄人的视角作切入点, 以编年史方式为经线、以心理历程为纬线, 真实而细腻地描述了上海工人新村中工人子弟的成长过程, 反映了整整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叙事记忆是从上海的标志性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