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动荡,越是不安。
'
货币战争、粮食短缺、能源危机、金融风暴'
'
一种焦虑、不安、紧张、恐慌的情绪在蔓延,而且是全球性的'当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在经济一体化的、'无国界'的世界里,也许只是一个价格的波动都将牵动全球经济的神经,比如石油。
'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石油包围的世界里。1853年,当一个叫乔治'比斯尔的人看到石油突发奇想到用它来照明,以及后来把它进一步商业化应用时'正是由于他的'偶然所得'直接推动了石油革命的爆发。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在某种程度上,是它们推动和成就了现代人类文明。然而,石油毕竟不可再生,在人们日益依赖它、需要它的今天,而它的生产又过了峰值、供应出现短缺、价格开始上涨,我们拥有的财富和优越的生活方式是否会发生变化呢?或者说,一场可能到来的石油危机最终是否会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造成冲击?不管是杞人忧天,还是未雨绸缪,石油问题已然引发多数人的惶恐。
'
现在,保罗'罗伯茨也加入了这个制造紧张氛围的行列。他在《石油恐慌》中向我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廉价石油的时代结束了,而且由于石油产能已经接近'峰值',石油供应的下降将不可避免。如果人类不改变现有的能源消费和生产方式,石油资源的枯竭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且按照目前的速度,这一天或许在本世纪就会出现。尽管,罗伯茨在书中给人以希望,如他所说,石油的终结并不表示能源的终结,还有许多新兴替代能源技术如风能、太阳能、氢能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取代石油成为人类可以依赖的动力来源。但是,罗伯茨仍然在其乐观憧憬中埋下了伏笔,罗伯茨没有点破,但我们可以想像,当一个以石油为标志的能源时代宣告退出历史舞台,那么一个新的能源秩序将会是什么样子?届时,是否会催生出一个新的经济和政治秩序?谁又将主宰这个世界?离开了石油,我们真的还能否生存?彼得'德鲁克说,未来唯一确定的是它的不确定,而罗伯茨给我们的箴言是,我们害怕,因为我们对未来不确定。
'
当然,也有论者批驳罗伯茨所谓的'石油恐慌',并认为要警惕'能源危机论'的别有用心、另有所图'石油价格上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投机和地缘政治因素造成的,它往往是人为炒作的结果,并没有反映真正的供给与需求关系。一些石油公司故意夸大、渲染危机,目的是想借'危机'变'商机',以实现商业目的。从现在来看,能源危机归根到底是心慌而不是油荒。石油资源并不短缺。
'
面对这样的发难,不知道罗伯茨会作如何回应,但可以肯定的是,罗伯茨的反对者所持的恰恰是'阴谋论'的论调。对于阴谋论,当代政治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曾在《我怎样看待哲学》一书中写道:'阴谋理论认为,社会中发生的一切坏事,像战争、失业、贫困,都是某些有权势的集团直接设计的结果。这个观点广为传播,虽然我相信它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迷信。'波普尔并不信奉阴谋论,他只是试图提醒我们对自由和多样性幻境的警觉与反思。同样地,在我们尚未真正弄清石油问题来龙去脉之前,我们应当对所有观点、意见保持理性批判。毫无疑问,罗伯茨带给我们的思考是有意义的,他让我们了解到了目前全球石油市场的运行现状,唤醒了我们对能源消费的风险和忧患意识。且不论罗伯茨他所代表的究竟是哪一个利益集团,也不论其所说的有多少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的成分,他的写作至少迫使我们开始思考。
'
针对罗伯茨提到的这一轮世界石油能源危机及石油上涨价格成因,结合我国当前能源安全战略部署,有几个策略可供参考:第一,明确和坚持'科学发展观',从中长期的视角,从统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高度,制定和实施国家能源战略;第二,落实和执行燃油税。提高汽油的价格,可以直接减少对石油的需求,鼓励节能措施,以及促进新型能源的开发,从而最终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和对环境的破坏;第三,改变和调整生活方式,正如罗伯茨在书中用很大篇幅来批判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一个拥有世界人口不到5%的国家却消耗掉了世界能源总量的25%'。事实上,喜欢轿车偏大、偏重、油耗偏高,这何尝不是国内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们的首选?对此,我们应当有所认识和反省。
'
【美】保罗'罗伯茨:《石油恐慌》,中信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定价:42.00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