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供给投机转轨研究》-《中国货币供给投机转轨研究》书评

 值此全球金融动荡之际,人们的聚焦都已经被集中到金融危机的防范和欧元的问世上来,我仍然很有兴趣向读者推荐这本与当前热点似乎没有什么直接联系的、探讨如何实现我国货币供给机制的转轨的著作。因为这正是我国防范金融危机、适应世界金融形势的变化所必需完成的、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基础问题和热点问题是同样的重要和值得关注的。《中国货币供给机制转轨研究》精心研究我国货币供给机制的某些重大问题,如信贷规模的控制问题、专业银行的存款派生机制问题等,这些研究基本上与我国货币供给机制转轨同步,所以该论文可以算是他用10年心血磨出的'一剑'。它的观点深深植根于我国金融改革现实的沃土中,既富有时代特征,又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与纯介绍式的和纯学术性的著作有很大的不同。《中国货币供给机制转轨研究》共有24万字,主要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运用网络技术于写作过程。可以从注解中看到书中的不少资料是直接从因特网上、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网页上获得的,如此运用网络技术在理论界并不多见,由此为此书添色不少。二是从我国改革的实际出发。本书不是从理论的定义出发进行逻辑推导,而实际上是将理论的定义放到实际中进行重新论证,如他不拘泥于现金是高能货币的经典论断,而得出它在信贷计划的框架中不具有对存款的支撑与制约功能。正是这样的论证方法决定了他的研究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其对策方案的改革意义也远高于其他货币供给的纯理论著作。三是大量运用国外较新的科研论著,特别是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中,胡博士引证的卡尔多'温特布劳和莫尔的观点,在国内鲜有中文介绍。四是闪烁哲学思辩的光芒。比如在分析信贷计划的局限,并不是予以全盘否定,而是从当时我国的政治经济条件出发,分析它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并充分肯定它的历史作用。在分析货币政策工具与信贷计划的关系、展望3大政策工具取代信贷计划的转轨进程时,则像注重语言的语境分析一样,强调工具手段的功能随制度环境而转移。在充分肯定3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和意义时,又冷静地分析这种作用和意义趋于衰落和式微的必然。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作者哲学思维的科学理念'辩证的哲学观、唯物的历史观、渐进的改革观和批判的开放观。本书的主要不足,正如盛松成教授在其序言中所指出的,对货币供给微观基础的阐述分散,令人有淡薄乏力之感,希望作者能在再版时予以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为您推荐

《新书--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古代货币》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综述了20世纪中国古代货币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并对一些前沿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配有彩图9幅、插图49幅,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书籍特色..

《中国近代货币史研究-白银核心型的货币体系》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中国近代货币史研究 白银核心型的货币体系》是一本论文集,收入了作者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近代史研究》《中国钱币》等杂志上的论文,重点论述了中..

《钱货可议-唐代货币史钩沉》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以唐代货币史的一些基础性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立足于文献的基础上借鉴金石学、考古学、文物学等学科之研究法,对有唐一代流通的各类钱币之铸造年代、流通时间和具体性质进行详细地考证,对唐代钱币铸造的基..

《抗战外援:1937-1945年的外国援助与中日货币战》内容简介|作者

《中国货币史(上下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 货币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一环,理解货币的更替,对于解读中国历代经济兴衰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彭信威,我国著名的货币史学家和钱币学家,其代表作《中..

《人类货币史》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人类货币史》围绕货币真实和抽象性质之间的紧张关系,提出了植根于此二元交易的关键货币理论。该书首先介绍了美索不达米亚用于表示债务的陶板,接着是古希腊和古罗马铸币的发展,中世纪欧洲以黄金为保证的货币,以..

《货币简史:从货币的起源到货币的未来》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全书以宽广的视野,流畅、丰富而又饱含激情的文笔,向人们展示了5000年以来人类在使用、发行和管理货币的道路上走过的波澜壮阔、艰难曲折、史诗般的发展历程。整部作品纵横数千年,气势恢宏,结构严谨,语言生动,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