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88年11月,我所供职的为全国消费者服务的《中国消费者报》,鉴于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上当受骗不断增多的问题,连续发了两篇题为'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的评论员文章。打那之后,'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少上当受骗,成了一句在广大消费者中传播得很快的'流行语',也成了许多消费者追求的一个'目标'。遗憾的是,十几年过去了,这句'流行语'虽然越传越广,但广大消费者所追求的这个'目标',却似乎没有拉近多少距离。近几年,消费领域的投诉呈逐年上升趋势,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吃亏上当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个中原因当然有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随之产生的问题会相对增多,也有法制不健全问题、市场秩序混乱问题、行业垄断的问题等等。但其中还有两个直接的原因,一个是:一些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道德,千方百计地设置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种种'陷阱',使弱势的善良的消费者防不胜防;另一个是:消费者由于缺乏必要的市场知识、商品知识和法律知识,掉进了不法经营者的'陷阱',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基于上述两个直接原因,为了使弱势善良的消费者变得更聪明些,经济日报出版社的编辑们以'为消费者服务为己任',历经数月,几易其稿,字斟句酌,费尽心思,选编了这套《生活中的小陷阱》,总结了多年来广大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经验教训,内容涉及'商品房'、'保险'、'医疗、美容'、'购物'、'旅游'、'教育'等领域,都是广大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陷阱',也是广大消费者普遍关心欲知究竟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套'丛书'是一部日常生活消费者避免上当的'防骗大全'和'消费指南'。纵观'丛书',我以为有以下三个主要特色,换句话说,对读者朋友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对消费者有启示作用。这套丛书采用了'以事喻理'的写作方法,精选了有代表性的大量案例,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分析和评议,指出一些经营者的荒谬之处,'陷阱'何在:告诉消费者有关知识和政策规定,提醒消费者防止掉进'陷阱'的'招数'及一旦掉进'陷阱'后如何索赔,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相信掉进过'陷阱'的消费者读了此书后,会明白自己为什么掉了进去,没有掉进过'陷阱'的消费者,会从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中受到启示,把别的消费者所吃的'堑',变成自已的'智'。二是对经营者有警示作用。一般来说,在市场经营中,处于强者和主动地位的经营者,在各个行业的交易活动中往往都比消费者'技高一筹'。出于赚钱的目的,一些不法经营者总是把法律、道德、良心、信誉放在脑后,以设'陷阱'、摆'圈套'为能。但'物极必反',随着法规的健全,秩序的规范,消费者的觉醒,一些经营者所设的'陷阱'就可能把自己'陷'进去,所摆的'圈套'就可能把自己'套'住。本丛书的编辑出版,实际上是对一些经营者所设'陷阱'的一次大暴露,大展示,警示这些经营者早日回到勤劳致富、合法经营、信誉第一的正确轨道.三是对有关法规知识的普及有昭示作用。'陷阱'之所以叫'陷阱',从根本上说,是违背了法规精神。因此,防止掉进'陷阱',掉进之后能够'自保',最根本的也是要掌握法律的武器。正因为如此,这套丛书,将我国现行的多部法律、法规中各个方面有关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内容,通过具体的案例,用深入浅出、简洁明了、易懂易记的表述形式介绍给了广大消费者,不仅传授了法律知识,还昭示了运用方法。为广大消费者掌握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同时,也为消费领域落实'以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