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书评
后现代主义解构的结果是绝对的相对性取代了相对的绝对性。于是,在许多人眼里,相对客在的真理观消释了,就连起码的善恶观也不复存在了。于是,过去的'一里不同俗,十里言语殊'成了如今的言人人殊。于是,众生喧哗,且言必称狂欢,言必称多元,言必称虚拟。这对谁最有利呢?也许是跨国资本吧。无论解构主义者初衷何如,解构风潮的实际效果是:不仅相当程度上消解 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甚至对国家意识形态,至少是某些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民族凝聚力都构成了威胁。然而,所谓的'文明冲突'归根结底是利益冲突,而'人 权高于主权'这样的时鲜谬论也只有在跨国公司时代才可能产生。众所周知,外国文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向来重视文学,尤其是经典作家在反映和揭示社会本质方面的作用。马克思在分析英国社会 时就曾指出,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恩格斯也说,他从巴尔扎克那里学到的东 西,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列宁则干脆地称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这并不是说只有文学 才能揭示真理,而是说伟大作家所描绘的生活、所表现的情感、所刻画的人物往往不同于一般抽象的概括、数据的统计。文学更加具体、更加逼真,因而也更加感 人、更加传神。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载道与传道功能更不待言。站在世纪的高度和民族立场上重新审视外国文学,梳理其经典,展开研究之研究,将不仅有助于 我们把握世界文明的律动和不同民族的个性,而且有利于深化中外文化交流,从而为我们借鉴和吸收优秀文明成果、为中国文学及文化的发展提供有益的'他山之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