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补什么”还是“吃什么伤什么”?-《季羡林论印度文化》书评

  :'吃什么补什么'还是'吃什么伤什么'?(2009-03-02 12:46:50)

  五台山妙法老和尚的'咨询个案'。其中有一篇《卤猪蹄》,结论是'吃什么伤害什么',彻底颠覆了我们平时的观念'吃什么补什么':

  卤猪蹄

  要想不得病,心地要清净。众生皆有情,惜命需护生。

  有一位女居士请教妙法老和尚:'我婆婆在台湾,身体没什么疾病,只是每当出门,行走不到百米,双脚腕就会感到酸累,必须坐下休息一会再走。为此跑遍了台湾和美国的几家大医院,却都查不出毛病,求师父开示。'

  '你婆婆是不是喜欢吃卤猪蹄啊?'

  '是,师父,您是怎么知道的?我婆婆每天都要吃卤猪蹄,否则晚上都睡不着觉。'她眼里流出了泪水,声音显得很激动。

  '告诉你婆婆今后不要再吃猪蹄了,如果她能够忏悔并且每天吃素念佛,慢慢会好起来。'

  女居士又问:'为什么猪蹄不能吃呢?'

  '如是因如是果,常吃鱼眼睛的人会患眼疾,常吃鸡脖子的人,自己的颈椎也会出问题,常吃猪肚子的人,会得胃病。吃什么补什么的说法是错误的,如同损人利已,只是一时的高兴,最后还是害人终害已,要加倍偿还的。'

  这篇文章的道理其实可以用心理学原理来解释。比如说吃鱼眼睛,其实是在暗示潜意识'鱼眼睛不重要,可以被伤害被吃掉',然后这个结论被泛化成'眼睛不重要,可以被伤害',既然不重要,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结果自己的眼睛首先就遭遇了麻烦。从六道轮回的角度就更好解释了,你吃了猪羊鸡鸭鱼虾螃蟹乌龟等动物,其神识会来报复,你吃它什么部位,它就伤害你什么部位。

  由于这本书里面的主人公是五台山的'妙法老和尚',出于好奇我就到网上去找,想更多地了解这个老和尚。结果发现,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毕竟这个和尚太灵了,很多人还指望到五台山找他老人家看病呢。搜索了一些网页,终于明白,这本书是杨作相先生所著,他是宣化上人的弟子,法名果卿。这本书里面的故事基本上都是他的咨询个案,他在书里隐去了自己的名字,假托了个'妙法老和尚'。为此,一些人表示不满,他们认为一定要用真名实姓,否则就是妄语。这让我想起我们平时用的案例,如果涉及某个具体的公司或个人,常常把公司个人的名称以及相关数据进行掩饰,目的是为了保护有关公司和人员。又看到有人说,作者自己竟然还穿着皮鞋(穿用动物皮革会受到杀生的牵连),因此他写的东西肯定不可信。其实,作者作为在家人,穿皮鞋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拿着放大镜对每一个人仔细检查,总能发现浑身的毛病,我们如果由此'因人废言'就是我们自己的愚蠢可笑了。

  看完这本书,觉得大脑清晰了好多。如果说本书有值得改进的地方的话,一是作者没有署名,而署名的意义在于文责自负;其二,121页(2004年版)引用《楞严经》的那段有问题:'羊死为人、人死为羊;人死为草,草死为人'。其中,'羊死为人、人死为羊'经中是提到,是说人杀了羊之后的果报;但'草死为人,人死为草'则是作者的讹误。《楞严经》卷十这么说的: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知无知执。婆吒霰尼,执一切觉,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种。

  也就是说,认为人死了变成草,草死了变成人,恰恰是佛所批判的一种谬论。不晓得作者怎么搞错了。但我的确听说,凡是能生长的草木,过了三五年会有灵性。

  所谓瑕不掩瑜,《佛教因果录》仍然不失为一本劝善的好书,其中的事例正确揭示了因果的规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阅读更多案例,一定会有收获:

为您推荐

《印文化概说》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中外印文化, 涉及中国、日本、古代欧洲、古代中东、古代印度等地, 还有少量提及近现代美国、俄罗斯等地。书稿从文化学的高度, 对印章的材料、制作、印文、功能等进行论述。 书籍特色..

《中国砚文化:砚的魅惑》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砚文化审美读物, 包括“访砚·论砚”“色砚新裁”“端砚的魅与惑”“开拓砚视野”几个专辑, 文中配精美砚图60余幅。这是一本从作家视角写作的关于砚的文化随想、杂感, 以及砚学论文的合集, 图书从..

《墨舞之中见精神-李继凯论书法文化》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专论中国书法文化的论文选集。从上世纪80年代的《墨舞之中见精神》,到近期发表的《论书法文化与中国近现代作家的关联特征及功能意义》,主要探讨了文人尤其是作家文人与中国书法文化的持续而又复..

《湖北美术出版社经典美文行楷/墨点字帖/经典文化系列经典文化系列字帖》内

《工艺文化》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工艺文化》,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经典之作;阐释工艺之美的源泉;以“用”和“服务”诠释工艺;提倡民众的力量,尊重自然的意志;倡导无心之德。《工艺文化》:柳..

《砚种卷-鲁砚-中华砚文化汇典》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在今山东,所以山东也简称为鲁。山东自古产砚,著名砚石达四五种,故鲁砚闻名天下。山东的砚石由于分布较为分散,各地的古代地域状况和交通条件,自然人文也不一样。因此各地的产砚历史先后也有..

《中国陶瓷文化与陶瓷文化产业》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在深入回顾悠久的中国陶瓷历史、梳理灿烂的中国陶瓷文化的基础上, 思考、分析、探索了中国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 首先分析了陶瓷文化产业的构成与现状、问题与困难, 其次提出了陶瓷产业发展的路径与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