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人类历史的演变,我一直持有'目的论'倾向。这与人作为有智慧物的存在道理相通。但同时相信,这'目的'或'真理'并非那么显在,而需要用漫长的时间、深邃的思考去体悟、发掘。基于这种认知,我对于中国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选择了两种政治发展路径,私下里稍有'庆幸'的感觉'不是赞同分裂,而是看到这种政治实践比较对于找出真正适合国情的道路的价值。当然,这种价值只能在一个长时段中才能显现出来。
'这时段会有多长?50年?100年?我不清楚,但我相信:哪怕花上1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与已拥有5000年的华族历史以及更加长远的华族未来而言,只要能最终找到明智答案,都将是利大于弊。
'从1949年算起,中国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的'竞赛'已持续60年。现在分出差距了吗?从不同的视角来看,结论可能不同。但从一些普适性角度来看,则可得出某些倾向性意见'在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国际化方面,台湾地区无疑暂时领先。
'但是,暂时的领先不等于最终答案,其价值在于提供了阶段性启示。在我看来,至少有这样几点'
'第一,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得益于其'二元制政体'的设计'从最初的权力架构上,台湾民众即拥有对地方公共政治事务的影响力乃至控制力,并最终发展到对省级权力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 第二,尽量执政期间危机不断,中国国民党仍坚持了孙中山提出的建国策略'即'军政'训政'和'宪政'三阶段,甚至在危机中有意识将之融入国民心理(典型如抗战期间提出的'抗战建国'说),台湾政治转型也符合这个大逻辑;
'第三,从领导推翻清帝国的起义、抗战到后来的经营台湾地区,中国国民党均采取了立足本土但务实发展对外关系的立场,意识形态方面的干扰比较少'这也就使得其能积极吸取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和技术新知,不存在'锁国'与'开放'的极端化。
' 应当注意的是,上述总结主要建立在历史回顾性的基础上。当今,中国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的上述差异正在减小。问题在于:双方决策层和民众对此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吗?这种良性互动能持续下去吗?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