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是董桥极力推荐陈之藩的散文,李怀宇的《访问历史》,那里有对陈之藩的专访,篇名就是'秋水文章不染尘'。
陈氏学工且以工科为业,但对文字、文人,情有独钟,这本书该是大陆出版的文集的第一部,篇篇好看,我理所当然地认为它是精选的,特别适合高中生、大学生阅读。
文集大部分篇章都记载写作年月,时间跨度相当大,从1955年到2004年。半个世纪里,文风有一种不变的风格:赞美天才、好奇心弥漫、崇拜文字。那文字的确做到了'用自己的血肉痛苦地与寂寞的砂石相摩,蚌的梦想是一团圆润的回映八荒的珠光。'完全看不到作家们惯有的老而摆谱、唠叨、枝蔓的痕迹。
附:陈之藩跟金岳霖的对话
(1947年,陈氏22岁,已在北洋大学电机系读了一年,突然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不顾家人反对,兴冲冲奔清华拜访心仪已久的教授,见了金岳霖,先生时年52岁)下面是二者的对话:
'你为什么要入哲学系呢?'他问。
'我悲观而又爱国。'我答。
'什么叫悲观呢?'
'我不知道。'
'悲观是看到一套价值行将消灭,要设法保存,觉保存之无法,乃感悲观。'
'你的意思是想救国,哲学是不能救国的!哲学是学问。'
我茫然了。回问他:
'什么才有救国的力量呢?'
'哲学变成了宗教才有力量,可是既成宗教,就不是学问了!'
'况且,此事即令可致,亦不可求!'
'今之哲人,似无一移风易俗者!'
他(金岳霖)的每一句话都像半空中起了风暴,我心目中所架起的楼阁,所建造的亭台,四面八方的塌下来。我从来没有过这样急转直下的经验,这几下当头棒使我脚跟落了空,头昏昏的退出来。
我昏沉的再回到北洋大学。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