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组织按七S理论,有七个要素或七个变量。这七个要素是:共同价值观、目标(战略或任务)、结构、人员、制度、作风和技术。任何组织都是这七个要素的整合。每个组织都有三个作用:有效地执行组织目标;有效地应付环境;有效地满足组织成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需要。
组织这七个构成要素,核心是组织目标要素,其他要素都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要素,是确保组织有效运行的构成要素。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是评价一个组织效率的尺度。组织效率的高低与组织目标明确、组织制度健全、组织技术完备、组织结构科学合理、人员素质高、作风正派等有直接关系。但是,起决定作用的是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所形成的团体凝聚力。团体凝聚力必须以共同价值观为指导,必须围绕组织目标予以形成。没有明确的组织目标,不会形成团体凝聚力。但是仅有明确目标而没有组织成员的认同,即没有共同价值观,也不会形成团体凝聚力。
团体凝聚力是组织力与非组织力的差值,也就是向心力与离心力的差值。差值的正值愈大,团体凝聚力愈大;差值愈小,团体凝聚力则愈小;两种力差值为零,只能维持现状而无所作为。
需要指出的是,组织力是负熵,非组织力是正熵。一个组织从其成立之初正熵与负熵就存在。只是因为在组织发展过程中,随着自身封闭性的不断增加,这种负熵不断减少,正熵不断增加,也就是团体凝聚力呈不断下降趋势而造成了组织效率递减。
组织力包括共同价值观、正式组织和制度的约束力、组织目标的吸引力、组织满足成员心理、生理、社会需要以及成就需要和精神需要的程度。非组织力则包括团体非组织力和个体非组织力。团体非组织力包括如下内容:组织目标模糊、组织价值观扭曲、组织结构不合理、组织制度不健全。此外,还有与正式组织离心离德甚至敌对的非正式组织。个体非组织力,首先是指领导者个人行为造成的非组织力。如领导者个人行为降低了自己的威信,思想上的主观主义,工作上的官僚主义,组织上的宗派主义,生活上的享乐主义,权力行使时的家长作风,以及自私自利、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会使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和组织价值观产生怀疑、动摇甚至否定,起到离心作用,瓦解团体凝聚力。个体非组织力的第二方面是指组织成员的个体非组织力。一般来讲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和组织价值观缺乏认同感。因为组织资源稀缺,又加上分配的不正之风,组织不能满足组织成员的需要,产生离心力。另一方面,一些人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追名逐利,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他律薄弱,自律不强,自由散漫,不守纪律等等,都是非组织力。应当明确,组织成员的个体非组织力虽然对团体凝聚力有一定影响,但远比不上领导者的个体非组织力。个体非组织力对团体凝聚力起着破坏和瓦解的作用。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