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其实讲述的就是明代的宦官专权、祸国殃民之史事。
明初鉴于前代宦官之祸,制铁牌置于宫门,规定'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明史》卷 304《宦官传'序》)防范严密,宦官无机可乘。朱棣起兵'靖难',刺探宫中事,多以建文帝左右为耳目,许多宦官立过战功。如狗儿、李兴、郑和、马靖等,开始受到重用。
十年砍柴的这本新书诚如这本书的导读所言,所谓的着三者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很微妙的关系,而且人们通过反复比较这种关系作出了这样的一个说法,那就是在人们的脑海中皇帝文臣太监之间的形象似乎也是定型的。残暴或是荒淫的皇帝,悲情或是窝囊的大臣,贪权和阴毒的太监。
其实,在明朝取消了宰相之后,过去的那种宫廷和政府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和平衡不再存在。天子可以独断朝纲,但是毕竟不能一人操办天下所有事物,废丞之后,太监的权利似乎是增加了,但是真正的皇权依旧还是由皇帝来操控,但是毕竟有一部分皇权被分去了。文臣似乎是在着两者之间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他需要和皇帝、太监之间进行调和。而作者所言的这种近乎于三角恩怨之间的关系,则是几乎左右了明朝300年。
诤臣总和贤妻一个样,可敬未必可爱;而阉竖似那妖姬,明知可能惑主但忍不住亲近。如此,一些自我控制力不强的丈夫,就会远妻子而亲小妾,如果碰上一位一点规矩都不讲、暴戾非常、时不时殴打妻子的丈夫,妻子为了生存还得忍气吞声去讨好得宠的小妾。而太监就是那小妾!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