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年砍柴的这本新书诚如这本书的导读所言,所谓的着三者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很微妙的关系,而且人们通过反复比较这种关系作出了这样的一个说法,那就是在人们的脑海中皇帝文臣太监之间的形象似乎也是定型的。残暴或是荒淫的皇帝,悲情或是窝囊的大臣,贪权和阴毒的太监。
'
'很长的时间内,皇帝、文臣和太监共处在大明那个封闭的大房子里,他们三者的关系变得有些微妙。从屈原开始,臣对君的关系常用男女关系来比拟,这两类关系却有可比性,读读《离骚》就知道,被君王疏远的臣子,那心态和弃妇多相似呀。在大明这间屋子里,如果皇帝是丈夫,文臣是妻子,那么太监是什么呢?是小妾。
'本书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任务,只要是明朝中晚期的皇帝、文臣、太监,分析他们相互依存却又彼此防范和伤害的微妙关系,揭示出大明王朝的一种'三角恩怨'。
'其实,在明朝取消了宰相之后,过去的那种宫廷和政府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和平衡不再存在。天子可以独断朝纲,但是毕竟不能一人操办天下所有事物,废丞之后,太监的权利似乎是增加了,但是真正的皇权依旧还是由皇帝来操控,但是毕竟有一部分皇权被分去了。文臣似乎是在着两者之间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他需要和皇帝、太监之间进行调和。而作者所言的这种近乎于三角恩怨之间的关系,则是几乎左右了明朝300年。
'而且这样的一种关系,似乎是在大明朝是比较可以见到具体的实例的。而像现在的郑和下西洋电视剧中所讲述的故事里,郑和的真心为主子的作为,实在是比较难得的。也是因为太监在明朝似乎是一个处处彰显了一种功绩和罪名的关系,因为有功成名就的太监如郑和。也有魏忠贤这样的遗臭万年的太监。本来是明朝的皇帝的在废除了宰相之后,使得皇帝的权利更加集中,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却是成为皇帝身边的太监分权带来了机会'。比如燕王朱棣在欲举靖难之举的时候,其实建文一朝的太监 , 因为不满建文帝,便纷纷与朱棣来往。于是在驻地取得帝位之后,由于对太监的专宠,太监也是可以领兵打仗的。于是,重用太监遂成明代风气,最终使得后面的皇帝,因为没有明成祖的手段,使得负面的结果代代相袭。最后太监干政成为此后200年间的不成文法,即使是皇帝也没有力量来对抗。
'此外 , 最近正在热播《郑和下西洋》,关于郑和下西洋一事 , 觉得还是要多少知道一点的好,一个是郑和的确是在明代四个比较有名的宦官中是谨慎本分的,也是深得皇帝信任的,其他的三个太监王振、刘瑾、魏忠贤的残暴贪婪人们已经在明朝的不少影视剧中有所了解。但是 , 即使是 郑和 这样的深得皇帝信任的宦官,其实在明朝也是不会有自己的地位的,'没有属于郑和的那片海'一章就说得不错。郑和其产听扬威于海外,只是为皇帝和朝廷的'面子增彩,对大明百姓没有什么好处,因此反对之声一直未绝,难挂让兵部尚书'刘大夏一怒之下烧掉了'航海日志'。自然了对于皇帝要下西洋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的意思,是否在其中,也是人们不断揣测圣意的诘问。只是这样的一个'朝贡贸易'大明朝 , 只赔不赚,目的是在用这种方式来博得一个老大的虚名而已。而太监干政则是始于郑和。
'对于书生而言,真正期望的不是领兵立马的千秋功业 , 不过即使是找对了明 主 ,稳稳 当 了策士 , 也不一定就有好下场,其中在明朝有名的三个文官中,李善长、刘基、宋濂的命运就很能说明问题', 李善长 善于行政管理。刘基善于出奇谋,宋濂掌文翰,但是越是下心力功夫越大的,所遭遇的下场越深惨。 因为皇帝有时是很不讲道理的,作为文谏死的文官,身上那种值得人们感兴趣的,就是自己干预死谏,可是即使如此,也不能真正打动皇帝的圣心。有的时候,诤臣便不得不需要'小妾'的太监样儿的从中周旋。
诤臣总和贤妻一个样,可敬未必可爱;而阉竖似那妖姬,明知可能惑主但忍不住亲近。如此,一些自我控制力不强的丈夫,就会远妻子而亲小妾,如果碰上一位一点规矩都不讲、暴戾非常、时不时殴打妻子的丈夫,妻子为了生存还得忍气吞声去讨好得宠的小妾。当然,小妾因为得宠而忘乎所以,不但将丈夫和妻子的权分了许多,而且可能浪荡无度,红杏出墙,或者导致了整个家庭有崩溃的迹象,丈夫明白过来了,不管教不行,于是在那位已经疏远很久的黄脸婆帮助下,用家法惩治小妾。
'书中的点点滴滴仔细阅读很是有趣。
《皇帝'文臣和太监:明朝政治局的'三角恋'》 广西人民出版社 '十年砍柴著'2007
'(济南'李华新)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