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对先秦诸子的思想进行了总结性的批判。《不二》篇中说:'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倪良贵后。'它认为,这不同的思想应当统一起来,'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不二》)思想统一后,才能'齐万不同,愚智工拙,皆尽力竭能,如出一穴。'统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批判吸收的过程。所以,《吕氏春秋》对各家思想都进行了改造、发展与摒弃。例如,儒家主张维护君权,这种思想被《吕氏春秋》吸收了,但是它是以独特的面目出现的。它主张拥护新'天子',即建立封建集权国家。它说:'今周室既灾,而天子已绝,乱莫大于无天子。'(《谨听》):'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天子必执一,所以抟之也。一则治,两则乱。'(《执一》)
孔子主张维护周王朝的一统天下,但并没有强调专制问题,《吕氏春秋》却有了'执一'、'抟'这样的观念。'执一'和'抟'就是中央集权。这是对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又如对墨家思想,《吕氏春秋》对墨子提倡的'节葬'观念是赞同的,所以,它对当时厚葬的风气进行了批评:'愈侈其葬,则心非为乎死者虑也,生者以相矜尚也。侈靡者以为荣,俭节者以为陋,不以便死为故,而徒以生者之诽誉为备。(《节丧》)但是,墨子是主张'非攻'的,即反对战争的。《吕氏春秋》便对此进行了批驳:'夫攻伐之事,未有不攻无道而罚不义也。攻无道而伐之义,则福莫大焉,黔首利莫厚焉。禁之者,是息有道而伐有义也,是务汤武之事而遂桀纣之过也。'(《振乱》)《吕氏春秋》主张兴'义兵','义兵至,则邻国之民,归之著流水,诛国之民望之若父母,行地滋远,得民滋众,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怀宠》)《吕氏春秋》认为,一味地反对战争是没有意义,并且是不对的,正义的战争,即'攻无道而伐不义'的战争,不仅可以除暴安良,而且还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这实际是为秦国进行统一中国的战争辩护。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