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写作,是执拗的追寻而非潇洒的制作,是暗夜的眼睛而非白昼的规则;它关注的不是确定性而是可能性,它展示的不是结局之'点'而是过程之'线';它是各种学问之外的一片浩瀚无边的存在,故土一样亲切,异地一般惊奇,轻松自由而又给人以昭示。从写作策略的层面看,它对当下的散文,尤其是报纸副刊上那些不痛不痒、可有可无的写作,是一种有力的冲击、反动和颠覆。史铁生的这本散文集一如既往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限制与超越、肉体与灵魂、物质与精神、整体与部分、现实与理想、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以追问的形式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在作者的观念里,艺术与规制是一对天敌,艺术的佳境在于自由散漫。作者借助艺术来阐发肉身之局限与心魂之永恒,认为艺术是完成超越的载体,是实现恒久的契机,是达到爱愿的中介,是飞翔的翅翼,是超度的天梯,是朝圣的征途,是精神的历险。
除了文学艺术,作者把笔触延伸到人类精神范畴的几乎所有领域进行孜孜不倦的思考和求索。像一位虔诚的哲僧,史铁生对宗教、信仰、神性、爱情等人生命题加以追根究底、探本溯源式的诘问,使文字具有了形而上的色彩,以至于阅读中时或令人感到抽象和虚玄。 浓重的忏悔意识、强烈的自审心态、清醒的批判精神,为文本涂上了一层圣洁的光辉,使人看到物欲炽盛时代的独行者形象。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像史铁生、张承志、残雪等这样的作家,令人不由肃然起敬,他们是文学的教徒,只为信仰而写作。他们的作品,既是生命哲学的文学表达,又是世事沧桑的哲理升华。这样的作品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精神大宴,因而它不可快读,就像压缩饼干,吃得太多太快会感到撑。《病隙碎笔》也是这样,只能细嚼慢咽、边读边想,不宜匆匆浏览、蜻蜓点水;否则,你会感到不踏实,有种暴殄天物的犯罪感。
为您推荐
要欣赏这出充满了性与玩笑的戏剧,你必须同意这样的观点:观念得到变化是最美的娱乐。而且,你还必须乐于为人间诸事的相对性陶然而醉,肯定世间无肯定而享奇乐。事实上只要求一点,不要抱着任何成见来看这..
编者将世纪之交定位于1999年至2002年。似乎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2000年或2001年,其实并不意味着事情的真正变化,也并不必然 '
彰显世纪之交诗歌写作的基本样貌。该..
'真正的强者,是那些能够放下身段服务别人的人。
'一天晚上,一班朋友在某酒楼吃饭。朋友相见,把酒言欢。
'人无贵贱,但酒量有高低。一朋友很快就脸红脖子粗了。
'..
贺龙在中国,可以说家喻户晓。他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为新中国军队的创建和新中国的建立立了大功,他也因此在1955年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
'
'人生是一部书,生命在这里畅想,似清澈的山泉奔流而下,欢唱着漫过山崖,漫过沟谷,漫过草儿,漫过花儿'注入江河,汇入大海,奏出生命的交响。酸甜苦辣,是生命的富有;赤橙黄绿,是生活的斑斓。不要为鲜花凋..
这本书是写贺龙元帅传奇一生的。
因为是传记,所以该书很详细的概括了贺龙元帅革命、光辉的一生。该书写了贺龙出生,赶马,参加讨袁护国、护法、北伐、南昌暴动,赴湘西拖队伍,红二六军团会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