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将世纪之交定位于1999年至2002年。似乎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2000年或2001年,其实并不意味着事情的真正变化,也并不必然 '
彰显世纪之交诗歌写作的基本样貌。该书将时间定位于这个时段是有历史性考量的。1999年至2002年,当代诗歌确实也发生了一系列事件,从'盘峰论争'到'龙脉诗会',再到'衡山诗会'等一系列事件都体现了当下诗歌写作的各种立场和姿态之间的碰撞、交流。这些立场与姿态关乎诗歌的语言、技巧、话语资源甚至价值立场,但更多地是指向当下的话语权之争,似乎并不真正关涉诗人们具有多元化趋向的诗歌写作。用什么样的编选方式去描述和总结世纪之交的诗歌写作,是一个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中国新诗白皮书》采取了一种十分恰当的策略:以作品本身的价值和能量,以诗论本身所提供的诗学问题作为编选的依据。这并不是说这就与世纪之交的诗学论争和各种写作姿态以及价值立场无关,而是在表明一种艺术的和客观的文学史态度。编者这样处理,或许更能够清楚地描述世纪之交的诗歌写作状况。
看重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尽量剔除当下诗歌写作中的'非诗因素'是这个选本的最大特色。在这个选本中,针对作品本身的编选策略和眼光无疑是值得借鉴的。以作品为主要元素来描述一个时期的诗歌状况对文学研究也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诚如编者所言,这个选本保持了学理上的客观和中立态度。这样一种客观和中立的态度更能包容当下诗歌写作的多元性、各种写作立场之间的差异与分歧。该书以诗歌艺术本身为旨归,容纳来自不同话语场域的诗歌声音,是难能可贵的。以诗歌文体的自律性来描绘或者重组世纪之交的诗歌生态,也许是这个选本的真正目的。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