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名可名-《图解老子》书评

人人都说大道不可道,可道非大道。如果说道是不可以说的,说出来的,就不是道了。这就好比是说,什么是自行车。答,什么是自行车,是不可以说的,能说出来的就不是自行车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想去骑自行车的人,却不知道什么是自行车,也就没有办法实现骑自行车的美梦了。  事实上,什么是自行车是可以说出来的。能说出来的自行车,我们才知道什么是自行车。知道什么是自行车,才能拿到那个自行,能拿到那个自行车,也才有可能去学会去骑自行车。  大道道亦如是。如果大道不能说,那么我们也就无法去知大道,悟大道,行大道,守大道,用大道了。  事实上,什么是自行车显然是可以说出来的。说不出来的,是怎么样才能骑好自行车。如果有人讲一大篇骑好自行车的方法,你听了之后,一定还是不会骑自行车的。因为那需要在实践中去领悟才行。  大道,是可以说出来的。这样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大道,知道了什么是大道,也才好拿去练习使用它,享受它,悟它,执它,守它,行它,用它。  所以,天使在本书里要说的就是,大道非但可道。而且可谓是甚易道,'甚易知,甚易行。'

'

大道成功术,是创造美好人生的思想工具。这个古老的成功术,源于老子的《道德经》。读懂《道德经》,你就掌握了大道成功术,掌握了大道成功术,你就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重塑你的生活,让你的人生悠然地走在一条幸福、快乐、自由的阳光大道上。

然而要读懂《道德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书中所使用的最关键的概念,专家学者、业余爱好者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达成一个意见统一的定义,各执己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所有的解释,大都让人感觉模凌两可,似是而非,神乎其神,玄乎其玄,使人无所适从。至使这一门经典之学被束之高阁,难以普及。

然而它却是中华文化发展之源泉。它文字不多,短短五千言,却揭示了人类创造成功,享受生活的千古绝技。这样伟大的文化遗产,不能让它发扬光大,实属遗撼。

本人经过对《道德经》多年的研究,对大道这个道德经中的核心概念,得到了一个十分简单而又清楚明了的定义。道德经一直不能真正地被人们所理解,对大道这个概念的理解是最大的拦路虎。

《道德经》开头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多数人们把这句话话理解为,'道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能够说出来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既是老子自己都认为道是说不清楚的了,别人谁还能说得清楚?因此,也就没有人愿意去动脑筋把这个核心的概念说清楚了。

但是,如果道真的是说不清楚,老子也就没有什么必要写出这5000言来了。毕竟,他所有的语言描述,所有的概念,都必须要以道这个概念为基础去理解才能说得通,领悟得透,才能理解那是什么意思。如果连道这个概念都没有搞清楚,那么文章中其他所有的概念及其理论几乎都是无法理解的,或者是解释不通的,或者是半通半不通的。就算你勉强有了自己的解释和结论,那多半也并不是老子的原意。因为在你仔细研究通读全文之后,你一定会发现,老子的另外一些论述,可能会与你得出来的解释自相矛盾,甚至于会产生对立,完全不能相融。于是你可能会说老子是个老糊涂了,怎么自己说的话,会前后矛盾呢?你可能还会很专业地认为,这就是老子的历史局限性。这一个所谓局限性,就把自己的似懂非懂,其实不懂,变得合情合理了。最终的结论,'那是老子的错,并不是我没有理解。'

事实上,当你真正理解了大道这个概念之后,再以这个概念为基础去理解老子的所有论述,你就不会再发现有什么前后自相矛盾的地方了。当你不知道大道这个概念,不会用大道这个概念来解读其他文字的时候,你可能会给老子扣上唯心主义,消极避世的大帽子,觉得无为、无欲、无知、柔弱这些玩艺儿,对现代人来说简直是笑话儿。有那高雅点儿的,知道老子不能轻易否定,认为老子里面的德还是有点用处,可以用来充实自己的谋术,也有那用无欲无为来修身的,即所谓修德。

但是,如果根本不懂大道是什么东西,却勤于修德。幻想着进入到虚静无为的境界,这就好比是东施效频,胃不痛,却做出西施胃痛时捂肚子的样子。多数会把自己修练成一付虚有其表的伪君子。

明晰的大道概念,是解开道德经全文的金钥匙。用这把金钥匙,就可以解开道德经里面所有的概念和原理,你会发现,这些概念之间具有极其紧密的逻辑关系,每一个概念都与大道这个核心概念相关,脱离了大道这个核心概念,你对任何一个概念的理解都可能是一种误解。当你明白了大道这个核心概念之后,你再去解读道德经的时候,就不会再发现各种概念之间,各种观念和原理之间有什么自相矛盾的地方。很多人对道德经里面的许多概念无法理解,又深知自己没有否认的资格,便觉得深奥难懂。也有很多自以为是的人,他不说他不懂,而是干脆做出否定的判断,类似的结论,包括什么老子太消极,什么主观唯心主义,什么时代的局限性,什么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什么小农经济思想等等。有这些说法或认识的人,其实并没有读懂老子,主要是对道德经里的第一句话就没有读懂。当你读懂了以后,你会发现其中每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概念都有其深刻的哲学内涵,而且这种内涵都是很明确的,很直白地摆在你面前,让你无法去否认它,也不会再感觉到深奥难懂的地步。他不需要有专家学者的水平就能读懂。理解它甚至不需要具有多么高深文化水平的支撑,只要达到初中毕业的年龄和人生经历,哪怕不识字,也能很好地理解道德经所讲的内容,并将其原理运用于自己的生活。

《道德经》的章节顺序,并不是按照它的内在逻辑关系安排的。上下篇之间,并没有起承转合的逻辑关系,篇与篇之间的含义,有独立的特征,又经常有交叉,有重复,以不同的语言,表述同一种含义,或者用相同的语言,在不同的逻辑环境中表达不同的含义。在我看来,道德经可以说是老子版的论语。其全文并不是一气呵成的,每一篇都是有感而发,所以每一章的内容,实际上都是一次相对独立的灵感记录。因此,看上去很散乱,一会儿谈东,一会儿谈西,根本连接不成一个整体。但所有的灵感,又都是出自于大道这个逻辑极为严密的理论体系,都是以大道这个核心概念为基础的。可以说,每一章节当中都暗含着这个逻辑体系。当你理解了大道这个核心概念之后,对它的通篇就不会再有杂乱无章的感觉。《道德经》总共八十一章,综合起来就好像是由81只小眼共同组成的复眼。每一章都包含着大道的整体逻辑元素,任何一章的内容,没有大道这个概念的支持,你的理解都可能会是莫名其妙的,无论想得通的也好,想不通的也好,你认为说得好的也好,你认为应该批判的也好,那其实根本就不是老子的本意。

我对《道德经》的领悟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或者说是三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是享受猜迷的乐趣。

起初,大道就好像是一个千古之迷。依我看不如叫做'老子猜想'更合适。整本书组合起来,就是一个五千言的迷语。这个迷语的谜底,就是大道。谜底是让你猜出这个大道究竟是个什么东西。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悟。

仔细阅读每一个章节,从阅读的过程之中,你似乎能够感觉到那个谜底的含义,但你又说不清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你读得越多,你对这个内核的感觉就越清晰。但你就是说不清它到底是什么。因为当你能把它说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描述又证明你的说法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准确的。难怪人们总是把'道可道,非常道',理解为你说出来的道,都不是那个真正恒久不变的道。因为原文中的说法,与你的理解有很多逻辑上的矛盾。你读得越多,你得出来的谜底就越接近于那个正确的结论,逻辑上的矛盾之处就越少。终于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解释没有一处与原文自相矛盾之处了。这时,谜底就是被你'悟'出来了。这时候,你说出来的大道,就趋近于老子说的那个大道了。

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比完成一项哥德巴赫猜想一点儿也不轻松。自从这个猜想被公之于众,经过了多少古今有名的,无名的专家学者研究探讨,至今人们还在'能说出来的道不是恒久不变的道'中徘徊着、迷茫着。

所以,当你悟到了这个谜底的时候,你的思维就进入了一种境界。好像从茫茫的迷雾中,突然看到眼前是一个美丽的人间天堂。这时候,我对道德经的理解开始进入到了第二层境界。

第二层种境界,是享受阅读的乐趣。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其实,什么是道这个谜底就清清楚楚地写在这五千言之首。当你把这个谜底悟出来之后,你再回过头来看道德经的第一句话,你就会发现,老子其实根本就没有让大家神乎其神地去'悟'道。他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个千古名句,其实已经很明确地,很直白地,一点也不会让人产生异议地地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大道。当他在用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是大道的时候,就像是告诉我们什么是吃饭一样那么简捷明了,清晰明白。

但也正是这句话,造成了人们对大道的误解,使人们把读道德经的过程变成了一个猜谜或者说'悟'的过程。这就好像是哲学家给数学家出了一道题,题目是,1 1等于几。于是便有大量的数学家,用了一生的时间来证明,1 1不等2。因为他们会想,如果1 1等于2的话,这个题目就太简单了。其实'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比1 1等于几这样的问题还要简单得多。毕竟1 1等于几的答案你还要去思考一下。而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并不是一个问句,它本身就连让人们去'悟'1 1等于几的意思都没有,而是相当于开门见山地告诉了大家:1 1不等于1。

当我解开了这个谜底的时候,我发现这个谜底,其实就是大道的整体逻辑内核儿。它成了我打开《道德经》这个众妙之门的钥匙。当你用它,去解析每一章,每一句话,每一个文字所表达的具体内涵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茅塞顿开,第一阶段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一个难以理解的文字、概念、观点,就像一个一个的绊脚石、陷井,此时会被你一个一个搬走填平,在理解全文的过程中,眼前是一条越来越平坦的阳光大道。

第三层境界,是享受生活的乐趣。

解开了大道之迷,也就拿到了享受生活的钥匙。身边的世界,虽然还是延续着它的平淡与无奇,但是我却用这把钥匙打开了人间天堂的大门。一样的现实,开始给我带来与之前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平淡的人间生活,一下子在我心中变成了美丽幸福的天堂。而我就是这个天堂的主人,一直以来我自己对此竟浑然不知。更让我兴奋的是,我将从此成为这人间天堂的长住居民,像神仙一般地享受这人间的天堂。

遗撼地是,大多数人穷其一生也未必能完成读《道德经》的第一层境界。多数人都是为此望而怯步,知难而退,半途而废。的确也有很多人穷追不舍,总觉得自己好像看到了那个谜底,但又总是似是而非,有隔靴搔痒之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越来越接近于大道,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了这个猜迷的队伍中来。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人将走进大道这个人间天堂的大门。

今天,本书就是要向大家揭开这个到目前为止我所自认为的谜底。希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更多的人都能早日进入到前面我们说到的境界。早日享受到老子两千年前就为我们端上餐桌的幸福大餐。

本书的内容,基本上是对道德经原文的翻译和解释。但是并没有照道德经原文的章节顺序展开,而是按照《道德经》内在的逻辑体系展开论述,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我们从大道哲学的整体逻辑系统角度去理解道德经里面每一句话的深刻含义,把道德经里面的所有的概念和句子有机地连为一体。

那么《道德经》的内在逻辑体系是什么样的呢?



'

'

详细内容,请看《大道揭密》

为您推荐

《乐道丛书画外之意: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研究》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孔子见老子和孔子以七岁的项橐为师是两个大家熟知的故事,在文献中流传不绝,也留存在汉墓的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本书旨在结合文献与图像,通过分析七十余幅孔子见老子画像,一窥汉儒和地方官员的内心世界。下编..

《石涛楷书老子》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以“让书法融入心灵”为宗旨, 目的在于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让读者在欣赏、学习古代书法美的同时, 体会中国传统经典的思想魅力。本书选用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石涛小楷书写的经典《老子道德经》为底本,..

《(精)图解中国书法(全二卷)》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 12开精装,九州出版社出版★ 铜版纸全彩印刷,装帧精美,设计精致,图文并茂★ 本书吸取学界公认成果,做到行家、专家认可,读者欢迎,内容通识,且重要文字采用中..

《薄意-寿山石雕大图解》内容简介|作者

《古兽圆雕-寿山石雕大图解》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古兽圆雕》内容简介:古兽,顾名思义乃古代兽类中的神物,又称“异兽”、“神兽”,古兽在寿山石雕中占有重要地位,古兽纹饰从传说中的神灵类动物,到自然界中的各种动物生灵,取材相当广泛。纹样虽然怪异,形象却十分生动..

《篆刻-寿山石雕大图解》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作者简介陈石,原名陈蔚石。1949年生。书法、篆刻家,寿山石文化理论研究家,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高级职称评委库成员。 1967年毕业于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后入福建师范大学深造。篆刻艺术师..

《浮雕-寿山石雕大图解》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浮雕是寿山石雕传统的表现技法之一,是以平面剔地雕刻造型为主的技法。浮雕要根据所设计的画面进行深浅不同的层次雕刻,其深浅依石头效果而定,深者可以圆雕手法处理,浅者如薄意,仅进行比较单薄的重叠、穿插。 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