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本悲壮的著作,也是一本悲哀的出版物。整整12个月以前,我在广州新白云机场一家角落里的书店的某个角落发现了这本书,孤零零的摆着,而我至今尚未遇到或结识第二位阅读者。但是,从2008年5月到2009年5月,阅读这本著作已经成为我每月的'固定节目'之一,一共读了12遍。每一次重读,都像是登上了一列通往历史纵深处的列车,于无尽长夜中蕴酿激情。
《千古大变局'影响近代中国的十一个关键人物》一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作者是专攻文化历史散文的学者型作家、《厦门文艺》执行主编曾纪鑫。书名取自清末重臣李鸿章奏折中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时至晚清,日薄西山、风烛残年的老大帝国为背景,以影响近代中国'走向共和'、'打开国门'的十一个关键人物洪秀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严复、慈禧、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袁世凯、宋教仁为主要载体,兼及林则徐、魏源、郭嵩涛等人,叙述国门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下被迫打开,历经血与火的碰撞,中华文明逐渐走出几千年自成一体的封闭怪圈,与世界融为一体的艰难历程。更重要的是,作者以人物为载体、为平台,对近代中国历史展开了多侧面乃至全方位的探究与反思。
这本书的独特价值在于作者冷静超脱的史学观:'一部中国近代史,在很大程度上是被遮蔽了的历史,被利用了的历史。重读、深读、细读的过程,也是去蔽与还原的过程。'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封闭的,又是开放的;既是专制的,又是民主的;既是愚昧的,又是科学的;既是落后的,又是进步的;既是黑暗的,又是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既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腐朽败坏的时代'古与今、中与西、新与旧,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汇集一身、纷纭复杂、交错并存,它们在对立中统一,在冲突中转化,在涅槃中新生。
中国的近代史只有七八十年的光阴,不过一个短暂的过渡期而已,与几千年漫长的中华历史相比较,就时间而言,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但就在这短短的一段时期内,却涌现出一大批真正影响了历史进程的大人物,历史的天空中争相辉耀。因此,以人物为切入点研究这段历史,确实是找到了一个极好的支点,使得本书成为了一个撬动历史真相的杠杆,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实和鲜活生动的素材呈现在当代人的面前。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是曾国藩在达到人生声誉顶点之时的情怀,'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候'是李鸿章二十岁时的胸襟,'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是梁启超'少年中国'的梦想,'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是袁世凯大起大落时的气韵。看过了那一代或忠或奸的风流人物在左冲右突、委曲求全的生存中奋起勃发、图存自强的悲壮画卷,内心不禁为生于镀金时代的自我之狭隘、之鄙俗、之短视而自惭形秽。
从小就常常自豪的引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一旦中国醒来,世界都为之震动。'但是,从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另外一名长期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对中国国情有深刻了解的英国人赫德的一段论述:'这个硕大无朋的巨人,有时忽然跳起,呵欠伸腰,我们以为他醒了,准备着他做一番伟大事业,但是过了一阵,却看见他又坐了下来,喝一口茶,燃起烟袋,打个哈欠,又朦胧的睡着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由器物的引进与模仿、到制度的学习与更替,发展为文化的变革与创新,物质'制度'文化,三个层次互相渗透,因缘共生,不断推进,最后的落脚点便是国民性的改造。如果没有全民族'人格的觉悟',那么我们就真得落入了赫德的囊中。因此,我常常问自己:究竟是真的醒来,还是自以为醒来?
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在当年的万国运动会上,各国国旗伴着国歌依次升起,轮到中国时,却只有黄龙旗在寂静中冉冉上升,所谓堂堂的大清帝国,竟连国歌都没有一首,场上响起了阵阵西方人的嘲笑。此时,年过七旬的老人李鸿章站了起来,步履缓慢但神态毅然地走到黄龙旗下,亮开既不清脆也不高亢的嗓子,满怀深情的唱起一首他唯一烂熟于心的歌曲'家乡安徽民间小调《茉莉花》。喧嚣归于寂静,一曲唱罢,雷鸣般的掌声顿时从四面八方涌向这位孤独、无奈的老人。
书中类似的秩事秘闻还有很多,正是这些独特的细节支撑起了一个个独特的人格,折射出国运浪潮中觉者与凡夫的命运曲折。
著名学者丁东评论比书'用优美的文笔重叙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的悲壮人生,用了解和同情的笔触解剖历史人物的隐秘内心,是一本让人感慨万端的作品。'深以为是。
我总觉得,人是需要一点纵深感和历史观的,就像每一辆汽车都需要后视镜一样。生命的形成是偶然的,人生的意义却是必然的。我们要为那偶然性而感恩上苍,更要为这必然性而奉献世间。因缘聚合,而创造了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人,做为在历史长河上飘荡的一叶小舟,我们究竟该如何安顿生命?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至今仍在继续。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这一代人,仍然身处局中。
(推荐关联阅读:吴晓波《激荡一百年》,中信出版社2009年;许知远《醒来》,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