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彦智:刷新中国人的美国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10:38 南方人物周刊于彦智
人权是没有地区和时代标准的。你不能说,在陕北,夫妻俩在屋里看了色情录像被警察拘留,是可以容忍的,因为那个地方落后;而在上海,就不可以容忍,因为那个地方发达先进
'业余作家'的国际视野
关于美国的中文书籍早已汗牛充栋,还有什么样的介绍美国的书能给人一个惊奇并且突然走红呢?眼下就有一本。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于彦智所著的《美国的本质》甫一出版就上了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引来不小的反响。
中国的流行观点是,美国是一个高度世俗化的国家,它的国际战略完全受制于它的国家利益,它依仗其强大的实力,在世界上不遗余力地争夺和控制世界的利益和资源。但是,于彦智的看法恰恰相反。《美国的本质》有一个副标题,叫做'基督新教支配的国家和外交'。
于彦智的基本的立论是,基督新教构成了美国的国家本质和决定了美国的外交实质,美国的外交不是世俗化的外交,而是'意识形态外交'。《美国的本质》写道,美国'从来没有偏离过在全球建立基督教文明体系的战略目标','人权状况及民主与否一直是美国对外交往中衡量敌友的一个标准','美国人所热衷推行和维护的自由、人权、民主的价值观和制度,并充当这些价值观和制度的保护人的角色,实际上是在推行和保护基督新教的价值观和制度,旨在全球建立一个基督教文明的社会秩序。'
针对'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敌人'的'外交定律',于彦智说,'美国有永恒的敌人,那就是美国人眼中的反基督者'。例如,'先是日本的崇拜天皇的反基督的军国主义体制、希特勒的反基督的纳粹运动,再是唯物主义无神论运动,然后是近些年复兴的伊斯兰世界。'该书写道,美国人为了对付它的敌人和维护它的价值观,甚至不惜牺牲人民的生命和国家的现实利益。最后,该书告诫道,'解读美国,不要陷入泛利益论的泥沼。'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中国不会仅仅因为自己的经济实力而被美国视为威胁。
对于在基督教支配下的美国人的道德观念,在于彦智的书里,也跟通过好莱坞等美国市场文化机构输出的不一样。他写道,'多数美国人私生活保守,循规蹈矩。尤其是在性问题上,美国人的保守态度可能在世界上也属于前列',而'真正酒池肉林和性混乱的,是在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国家'。
除了上述给人'刺激和震惊'的观点外,他在书还阐述了美国为什么没有社会主义,马丁'路德'金的黑人维权运动与基督教的关系,美国对华外交的基督因素,以及中国人的个人主义等论点。作者自述道,这是他的'个人的心得'。
在写作过程中,他把一些章节陆续放在了网上,引起一阵阵沸腾。有人表示怀疑和反对,有激烈的叫骂,也有热烈的追捧。一位网友留言道:'美国人的狗写的一本书而已!'另一位网友真诚地表示了他的困惑:'我看作者写的也不无道理,但是我认为,作者的观点有些偏激,有些危言耸听,听后更是心神不安。'还有的网友留言,表示从该书得到前所未有的启示,令人豁然开朗。等到正式出版以后,反响更加热烈了。在纸质图书的阅读者里,以表示支持和感谢作者观点的为多。
没有人想到,这个触动了人们心中的一块敏感区的,是一位'业余作家'。这个1980年高中毕业,以陕西省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大哲学系的才子,上了一年本科就被公派到日本学习社会学去了,直到1991年,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他没有进入学术机构,而是获得了相当有利的了解中国社会现实的机会。他先在国务院法制局作翻译,这份工作使他对中国的法制现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当时,他吃惊于一些基层法制工作者之不懂法,常常违法违宪而不自知,他明白了'法律在地方还处于普及ABC的阶段'。之后又到了地方工作,再后来转到了日本。目前,他经营着一家给国际性公司提供咨询的公司。他一边干'挣饭的活儿',一边从事学术写作。
但是,在于先生看来,这并不妨碍他的专业和研究。他的个人历练使他有机会以国际的视野观察世界,这是他能完成这样的著作的条件。
于先生对待学问的态度是严谨的,采访中,他对'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议论的问题',就'请容日后做一个负责任的探讨',不做勉强的回答。
面对'凭良心和常识'的误解
人物周刊:美国已经是中国人说滥了的话题,你为什么还要写这样一本书?
于彦智:这要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