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企业的变革会失败,为什么70%以上的变革无果而终或者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科特在《紧迫感》一书作了权威解答:没有紧迫感!科特用一个警钟般的语句'一切始于紧迫感!',警示企业建立'紧迫感'对于成功变革的巨大作用和重大意义,科特认为'没有在足够多的人当中建立足够强的紧迫感',是人们在进行变革时所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
那么,为什么有些强调和重视战略执行的组织,其变革也会失败;为什么有的组织既有行动热情又有工作压力、整日忙碌甚至疲于奔命,却是没有紧迫感的表现?科特进而引发了'什么是真正的紧迫感'这个既简单又复杂的话题,颇具洞察性地揭示和暴露了建立'真正紧迫感'的两个对立面:自满和虚假紧迫感。自满的人和组织'从内心满足于现状',他们只关注组织内部,而忽视外部的机遇和风险,但是,'自满的人几乎从不认为自己自满'。而'虚假的紧迫感',则是错把忙乱和对失败的焦虑当做紧迫感,那些看上去非常忙碌的'狂热行为'只不过是逃避失败、恐惧以及白白浪费精力,是一种虚假的紧迫感。而'真正的紧迫感',是基于'大量的机遇和风险并存'的认识,'出于发自内心的立即行动和争取胜利的意志'。
在分析了什么是真正的紧迫感之后,科特在本书深入探讨了增强真正紧迫感的'一个战略与四个策略'。科特引用一句英语俗语:'伟大的领导者赢得的是别人的心和头脑',说明如何通过'动之以情'赢得人心,对于增强紧迫感和领导变革是多么重要!增强真正紧迫感的'一个战略和四个策略',就是立足于赢得'人心'和'头脑'而提出的行动策略,如四个策略'用外因促内因、天天充满紧迫感、在危机中发现机遇以及回击NoNo族这些策略,其核心理念就是指点人们在变革行动中,既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要运用多种生动、直观、直觉的形式调动人们的情感,以增强变革的'紧迫感',其本质与科特主张的'目睹'感受'变革'的理念一脉相承。读科特的《紧迫感》,使我自然而然想起他的《变革之心》一书中讲述的'客户愤怒的录像带'、'会议桌上的手套'等生动的案例和故事,这些案例和故事都在讲述人们的情感在变革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
因此,如果想深入了解'紧迫感'对于指导组织变革的深刻意义,可以结合科特的《变革之心》,在科特的'领导变革'的思想框架下进行系统的领悟。他的《变革之心》系统阐述了领导变革的八个步骤,即:增强紧迫感、建立指导团队、确立变革愿景、有效沟通愿景、授权行动、创造短期成效、不要放松以及巩固变革成果等八个步骤,其中'增强紧迫感'既是领导变革的首要步骤,更是其他变革步骤必须的基础和关键前提。科特解释说,《紧迫感》一书是针对'紧迫感'这个课题,而比以往更加重视和更加深入的探讨,并进一步提出了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观点,以及'一套内容更加丰富的建立真正紧迫感的策略'。
本书的另一大特点,是每章都配合姜汝祥博士的导读和点评,姜博士的点评有些也很精彩,他结合中国企业的实践和案例做了进一步解读和发挥,很有启发。但是,我还是要说,读者不要受点评的太多影响,科特本人的论述要比点评深刻的多。另外姜博士有些点评与科特本人论述的观点相去甚远,某些点评有狗尾续貂或画蛇添足之感。当然,点评就是评点,也不能冀求太多,研读学习者更应该好好领悟原著的内涵和真义。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