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屈原一样,和杜甫一样,鲁迅也是经常叹息的。他们还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不在乎个人的得失,却总为别人的命运而叹息,好伤心哟!就凭这一点,如同爱屈原、爱杜甫一样,我也会爱鲁迅的。因他的叹息而叹息,因他的伤心而伤心。如果我想说:'鲁迅爱人民,人民爱鲁迅',语气上是否会有点显得'假太空'?但这种因果关系是存在的。我就换一种说法吧:'因为鲁迅爱别人,所以别人也会爱鲁迅。别人也会把鲁迅当成自己人。'其实,中国人爱屈原、爱杜甫,爱了千百年也无法忘记,都是出于同样的原因。你不爱国、不爱民、不爱别人,只爱自己,即使文章写得再漂亮,谁还爱你呢?谁还爱理你呢?况且,没有这种大爱,文章也不可能写得大气。
' 中国文学史,倒也浩浩荡荡,可惜小鼻子小眼、小气的作家太多,有一股浩然之气的作家太少。幸亏有了屈原、杜甫、鲁迅这'三个代表',证明'爱人甚于爱己'的作家仍大有人在,我们也就不至于为自己民族的文学史失望了。
' 历史不曾让我们失望,现实呢,是否令人怅然?今天,这样的大作家还有吗?还有多少?难怪文学不景气呢。难怪诗人、作家越来越让人瞧不起呢。所谓'文学的边缘化',作家们总把责任推卸给外因,是否也该找找内因呢:是读者抛弃了你,还是你先抛弃了自己,抛弃了自古传承的神圣使命?总是自怜自爱、自私自利、孤芳自赏的作家,被读者抛弃了也是活该。
屈原、杜甫、鲁迅,可不是这样的。他们是忘我的,无私的。至少他们的诗文中体现出的是这种精神。他们忘掉的是小我,却忘不掉大我,忘不掉和自己本是同根生的那些别人,忘不掉家人、族人乃至国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肩头抢着挑的担子越重,手中写出的诗文也就越有份量。相反,如果天生一副溜肩膀,啥责任都不愿扛,吟诗作文也不过是花拳绣腿。
你也许会说,鲁迅的文章固然'关注民生',谁知道他不写文章时怎么想的,说不定是个伪君子呢,日常生活中照样尽惦记着自己?但我觉得,一个作家,他真正的生命应该延续在作品里,他真正的形象应该是作品里烘托出的形象。仅凭读过的鲁迅文章,我就爱上他了。确切地说,我爱上的是文学中的鲁迅。或许我并不了解鲁迅的生活,但了解他作品中体现的情感、思想、精神就足够了。即使生活中的鲁迅对于我很陌生,这不妨碍我把作为文学形象的鲁迅当作亲人、导师,当作孤军奋战的先行者。我会为他喝彩、鼓掌的,我会为他擂鼓助威,我会为他的《彷徨》而彷徨、为他的《呐喊》而呐喊。我会从他的文字中汲取力量。一个作家,能给后人带去力量,这还不足够伟大吗?没准我从鲁迅那儿汲取的力量,还能转化为另一种能量,去感染更多的人呢。
从屈原、杜甫直到鲁迅,我感受到一种巨大力量的传递。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大写的文人的形象,以及这种形象所产生的力量。他们就像是同一个人,就像是同一个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就像是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同一个人。他们的形象是同一个形象。他们的形象是文学的形象。他们因为文学而体现出感召力,文学也因他们而显得高大、伟岸、悲壮。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