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芮明杰《论产业链整合》-《论产业链整合》书评

这本书暑假前看了一遍,感觉收获很大,所以暑假回来又看了一遍。

芮明杰认为当今产业链变化一个重要趋势是'模块化'(Modularity)(参考克拉克和鲍德温的相关论著)。模块化包括了产品设计的模块化和生产知识的模块化。前者意味着产品实现了功能性分工,后者则是生产的技术和知识在模块和系统层次的集成。

传 统产业链是真正线性联系的'链',而模块化生产实现了知识分工,其特点是分工呈现网状结构(从图论上严格点分析,似乎并非完全的网状结构,而更应该是一个 偏序结构。例如电脑芯片,其服务对象往往是其下游的主板,不大可能回头服务其硅材料提供商吧)。传统由于是有形产品的投入产出,产业链整合表现为资产关联 的整合。模块化产业链内部网络主要是知识的关联,产业链整合更多表现为知识整合。

这时候产业链可以看作一个知识链,一个创造'递增报酬'的网络价值链。其中,知识整合是产业链整合的核心内容。

传统:线性产业链 当前:模块化产业链

工艺分工 1 产品设计的模块化 -- 功能性分工
2 生产知识的模块化 --知识技术集成

线性链条,纵向关联 网络状产业关联

有形产品的投入产出 知识关联

产业链整合:资产关联的整合 :知识整合

整合主体:资本实力者 :知识实力者

整合方式:资产关联式整合 :舵手契约式整合

整合理论:分析产品市场的竞争关系-'选择资产关联的整合方式-' 从产品层面深入价值层面再到知识层面。知识整合是产业链整合的实质,价值创造的源泉。




芮提出了产业链知识整合、价值模块整合、产品整合的三维模型,再结合野中郁次郎的SECI模型。产业链理解为一个知识体,从知识角度研究产 业链分化整合的机理。书中关键一个论点就是,产业链生产分工背后,技术差异只是表象,实质上是知识的分工。这个论点对我们启发很大。包括最早的流水线生产 (工艺分工或有形产品 Input/Output),都可以容纳在这个框架下来研究。传统的工序分工导致技术工人的出现,节省了学习时间从而加速了知识的积累。

很容易理解,一个人只熟练一项技术,好过10个人要学10项技术'这导致了工业化大生产的出现。更深入一点探讨,知识分工、共享的'外部性'(网络价值理论)带来的报酬递增导致了产业链的整合分化'熊彼得的'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

问 题是知识本身不具有生产力,只有通过人才能发挥作用。知识 能动性的人=人力资本。由于近代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人的能动性不断受到重视。管理理论的发展也 经历了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到后来的过程方法,系统方法等,管理理论最终转向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只有转变还原论的范式,采用系统思考的方式,管理 者才可能真正成功打造平滑运转的巨大机器,咆哮着前进。

基于还原论范式的管理思想是如何影响管理者呢?一件任务到手,首先是召集下属开 会,会议的议程自然是将任务本身一分为n份,各自去做。这个分工策略在有形产品生产时代是没问题的,值得一笑的是很多事业单位(尤其以职能部门制为代表的 组织形式)仍然在这么分配任务,例如写本书,基本上按照一个人若干章节进行分配,到后期还需花特别的精力对付语言、风格、材料、内容安排次序冲突。的确, 在没有成熟的可操作的基于系统整体论视角的策略下,按照有形产出原则进行简单划分可能是唯一的办法。然而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今天,客户的需求复杂化,远不 止购买一个产品这么简单。服务本身是无形产品,这种按照有形产出原则的简单分类学已经明显不符合需要了。因此泰勒式的管理在管理知识员工方面冲突尤其明 显。近代复杂系统观点深深影响了管理理论的发展,未来会如何发展呢,值得期待。

分工的演进
分工的演进经历了规模经济--专业化分工经济--模块化经济的三个时期。这当中,起作用的正是知识(包括技术知识、组织知识和制度知识),三者相互作用,决定了产业链分化整合的程度和方式。尤其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企业的主要经济要素。

另 外一个问题是,知识并不如菜刀一样看得见摸得着拿起来就可以用。知识可分为线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野中郁次郎)。显性知识就是可编码的,或简单点说就是可以 用语言表述的知识。而隐性知识则是用语言难以表述的知识。例如合作者的默契,是需要长时间在组织中亲身体验才能获取的知识。一个成员离开组织,企业损失的 不仅是该成员身上可言传的知识,还有该成员难以表述的高效率完成任务的'感觉'(只好这么描述了),以及与其合作者重新磨合成本。即使是可以交流的部分制 度知识,包括基本的企业价值观,行为准则等,也往往是通过耳濡目染'而非说教'习得。这样的话企业对隐性知识的挖掘成了当今理论一个重要话题,将会是 个巨大的金矿。

科斯的交易费用,包括了制度成本,组织运行成本在内。这个不利于分析交易费用本身。相对应的按照与生产有关的知识社会属性 可以分为制度知识,组织知识和技术知识。制度知识的社会属性最强,制度安排直接影响效率,最终影响经济绩效,但并不像组织知识和技术知识那样直接影响生产 过程。

SCP(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范式是贝恩为代表的哈佛学派提出用于分析市场集中度、进入 壁垒、产品差别化成都等市场效率的工具。同是哈佛学派的迈克尔*波特提出了著名的五力模型。因此企业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纵向/横向整合抵消来自供方和买方 的砍价实力,提高进入壁垒等。因而由SCP理论出发推理出市场不良绩效来自于市场不良的垄断行为,而垄断行为来自于不良的市场结构。那么其结论就是政府干 预,从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秩序和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芝加哥学派与哈佛学派几乎正好相反。认为市场竞争过程是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效率的提高导致了企业利润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自然获得了垄断地位。既然市场结构是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政府就不应该过多干预市场。

另 外一方面,交易费用理论解释了企业的边界问题,却未能将整合后的知识报酬递增律纳入其框架来研究,显得有些跟不上所交易费用理论关注了费用节约,却忽视了 组织在生产功能发挥和知识积累方面的作用,也未能考虑垄断权力的收益。(这个在中国这种大量能源等基础产业非市场经济市场中,尤其不适用)。

所有这些导致了新理论的出现,全新的视角转换。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的分工与合作是产业演化的中心问题。规模经济的特征是报酬递减,而知识经济的特点是报酬递增,企业追求的是'熊彼得创新租金'。在知识共享的视角下看这个课题,很多疑问得以有效解释。

知识分类

  • know how 工作技巧和经验
  • know why 自然和社会的原理/规律
  • know what 事实、数据、概念
  • know who 拥有以上三项的人

或者
  • 经验性知识 隐性,主要和人力资本结合在一起,难以分离
  • 概念性知识 显性知识,以编码化存在组织中
  • 常规性知识 以日常运作技能、组织规范、文化等形式存在组织中
  • 系统性知识 文件、说明书、数据库、专利。以编码化存在组织中





知识的转化理论(野中SECI理论)'知识的转化必须在一定的'巴'中进行



知识按照在企业能力中的作用可以分为

  • 特殊性知识(specific):领域知识如技术、科学原理
  • 整合性知识(integrative)
  • 配置性知识(deployment)


基于知识分工的模块化生产受如下定律支配:

  • Metcalfe定律:模块化生产的外部性,如电话、电邮等
  • 正反馈定律
  • 摩尔定律、贝尔定律

B. Arthur所提出的报酬递增率,分成3类

  • 规模效应(规模经济中常见),强调供给效率的功能性产品的产业链
  • 学习效应(专业化分工、模块化产业链中常见)利用学习效应使资本和劳动力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实现报酬递增。
  • 网络效应(来源于市场驱动,或需求方拉动)

知识的生产服从报酬递增率,随着产品零成本复制,边际成本急剧降低。知识分工、知识共享的报酬递增 =' 产业链整合与分化(熊彼得:creative destruction)。这是规模经济中没有的。规模经济中起作用的是报酬递减率。规模经济:单位成本随着规模提高而降低,随后提高。提高来源于分工的协调成本(交易成本或组织成本)。因此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规模而不经济的情况。


交易成本(以及制度成本、组织成本) 的存在=' 企业成立,从而降低企业内部交易费用

产业链的发展:从规模产业链到模块化产业链

要素 产业链形态 组织方式 表现形式 产业 分工 协作形式 主导产业

规模经济 资本、土地
区位、自然资源 纵向 科层制 有形产品整合 传统工业 产品分工 生产协作 传统工业

专业化分工 知识、技术、制度、组织 现代工业、服务业 技能分工 市场协作 现代工业、服务业

模块化分工 网络、信任、知识 网状 扁平 知识整合 信息产业 知识分工 创新协作 信息产业




模块化规则:结构、界面、标准
定制好了上述三个要素,相当于设计好了整个系统

模块化产品带来基于网络的消费外部性,如电话、互联网、电子邮件
网络状产业链上的知识创造三个层次:

  • 设计规则的创造和传播(公开的)
  • 模块的设计(可隐藏的)
  • 模块的操作

交易费用理论与知识传递的地理成本同样还解释了产业集群,其经济学成因'累积循环率(正反馈):企业的加入对企业自身和产业集群本身都有好处(外部性)。企业网络(enterprise network)理论以资源依赖为基础,企业无法通过市场和企业内部突破自身能力约束时,企业必须跨越自身的边界,在企业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结果是企业间不再是通过市场分'馅饼',而是通过网络组织将馅饼做大,实现'1 1'2'的效果。

Schmitz(1997) 提出了集体效率模型,假设聚集起来的中小企业将和大企业一样有绩效,即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聚集,提高竞争优势,形成了'蚂蚁雄兵',避免自己和大企业相比在 规模上的劣势。中国很多产业集群属于这种类型,如珠三角,长三角的'一镇一品',中山的灯具,南海的内衣,东莞的电子,浙江苍南县的徽章生产基地等等。还 有有个极端的例子,就是2007前后的山寨机现象。我在上课的时候,往往拿这个例子作为新经济章节开端。企业网络实质是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改变了传统企业 理论采用的企业/市场二分法,置入了企业集群,既不是企业,又不是市场的新的中间形态。

再 看个例子:英国山雀和知更鸟偷奶吃的故事。山i雀由于群居,通过沟通交流,成功获得了打开封口奶瓶的知识;而知更鸟由于是独居,即使有少数知更鸟偶尔啄开 奶瓶,知识也无法传递和共享,则无奶可喝。我想这个例子很生动得解释了为什么群居的人能够成为万物之灵。也解释了XX职业学院之所以只能做XX职业学院的 原因,它不是一夜之间能够变身哈佛耶鲁。还有,也解释了为什么各地搞大学城这种做法值得认同'虽然短期内劳民伤财,但从长期来讲是有益的。一些隐形的科 学研究技能的确不是靠语言能够传递共享的。

从知识传导的效率来看,如果知识的转换成本高于市场,则知识创造内部化。企业的边界由沟通能力和信息成本的大小界定,边界由交易成本和隐形知识的复制性决定。

其 实这个例子非常深刻。它揭示了企业为什么存在并超越个人生产的另外一个深层原因:组织内的个体如果不互相交流的话,知识无法实现报酬递增,有什么必要在一 起工作呢,各干各的不是更好?读书也是一样,为什么哈佛耶鲁之所以成为哈佛耶鲁,清华北大之所以成为清华北大,真的是只是因为师资非常优秀吗?其实是因为 你的同学优秀,所以你处在当中才变得优秀。师资优秀?那只是结果。生物学家威尔森教授指出一个物种要具备三个条件,才能发展出适应环境变迁的新技能: (1)常常集体迁徙交流;(2)某些个体有创新能力;(3)有一套彼此沟通学习的机制'这就是优秀企业的秘密!

知识整合
(1)A模式/金字塔式。舵手充当划分模块并协调的目的;如IBM/360
(2)J模式/协调式。与金字塔类似,但舵手与模块之间有信息沟通与协调。整合规则有可能修改。如丰田
(3)网状/进化式,如硅谷

关于创新

经济学家熊彼得在1912年指出,现代经济发展根源于创新。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包括5种情况:引进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项新的供给来源;实现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这 个似乎有点对应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这些都与企业知识优势有关。由此引发的'创造性破坏'将重新定义竞争规则(看看开心网的例子,引入了web游戏 作为sns切入市场的手段)。由于知识的易复制性、扩散性和共享性的特征,任何企业都无法长期垄断。因此知识具有一种漏斗效应并导致外溢,例如内部人员对 外交流,专业人员流失,专利保护期结束等。因此企业要保持市场优势,必须将创新作为常态。





为您推荐

《童书评论集-下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书是徐鲁所著《童书评论集》的下册,列入 东湖书坊 系列,重点收录了徐鲁的书评文章,包括综述性的评论文章、儿童小说评论、儿童散文评论、儿童作品和图画..

《2015年-书评选粹》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北岳年选系列丛书之《2015年书评选粹》。我们早已无法回到未开化状态,因而只能“被迫与书一起生活。但生命太短暂了,以致我们只能选择和那些*伟大的书活在一起”。所谈之书虽出于古而实存于今,所有对过去的解说,..

《汉学书评》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著名汉学家杨联陞自比为汉学的看门人,其学术书评驰誉学界。本书辑录了杨先生60余篇中英文书评,所评皆为名家代表著作,内容遍涉语言、官制、考古、地理、边疆史、文学史、科技史、经济思想史、书画史、佛教史、史..

《回望朱自清朱自清书评集》内容简介|作者

《书评人可以歇歇了》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书评人可以歇歇了》是“80后”著名书评人许骥的书评文字的结集。其书评文字散见于《书城》《中华读书报》《《书屋》等各类报刊。其文字简洁明快,能直入作者以及图书的核心部分,受到作者以及读者的好评。本..

《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公之于世。国家为了制止珍贵文物继续流失,把馀下的敦煌遗书交给京师图书馆(即今中国国家图书馆)保管收藏。1922年,陈垣先生主持整理《敦煌劫馀录》;1929年,胡鸣盛、许国霖先生对这些敦煌遗书..

《书目与书评》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信息大量电子化后,传统的图书受到挑战,现代生活方式的大量开掘,也令传统的文化接受形式有些黯然。图书,曾雄霸天下的文化产品,如今也在现代商品的冲击下有些危然自立。然而,确信者自当确信,无论人类怎样使用高科技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