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性学习新视点》书评
新兴'问题教学'是以学生提出问题为前提的,但是学生敢不敢提出问题?能不能提出问题?会提出怎样的问题?问题是否有价值?怎么让学生提出问题?这一系列问题越来越为人们关注,对此笔者采取以下策略。
1、鼓励质疑,养成良好习惯一个人在小时候有问不完的问题,可为什么从小学到高中问题却越来越少了呢?是不是我们的学生什么都懂了,不需要问了呢?当然不是!查究原因,除了学生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原因外,主要原因还在教师身上,在教师为自己、为书本树立的'权威'上。我们有些教师常常扮演把原本活生生的生命变成僵尸的角色。为了改变这种压制学生的局面,焕发学生的生命力,我们教师要积极认真做好质疑引导工作。首先,要创设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如可先做几个性格开朗的同学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主动发言,进而带动更多的人提出问题;同时必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使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其次,要不断训练,形成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促使学生质疑,如可采取激励机制。几十年以前,茅以升在教结构力学时,采用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方式,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评分。难度最高、最有创造性,且能难倒老师的就得高分。这样,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极大提高了,各种疑难问题、有创造价值的问题、意义深远的问题接踵而来。在教学的开始阶段,也可采取强制手段,如作为作业,要求学生针对一篇文章、一段文字提出一定量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质疑的习惯就会逐步养成。
2、教给方法,提高提问质量质疑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往往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一些抠字眼、钻牛角尖之类的问题不是教师所期待的。这关键在于教师要先教给学生方法。比如,语文课如何选定思考点,可以对不同体裁的文章确定不同的设疑出发点:对散文着重分析立意和灵活的表现手法;对说明文着重在说明顺序及方法的掌握上下功夫;对议论文则紧扣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及论证方法进行教学;对小说则通过人物形象来把握作品主题等,不必纠缠文章的细枝末节。我们除了教会学生如何选思考点外,还应教会他们遵循思维规律来提问,采用搭桥式、递进式、比较式、因果式、转换式、逆向式等方式来提问和质疑。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大多能提出较有质量的问题。
3、优选教法,凸现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笔者曾经作过这样几个步骤的尝试:
①自我感悟,发现问题这一步是让学生在深入领会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自主提出问题。当学生质疑问难提不到点子上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的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也可以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使学生思维既不跑偏又能体现自主性。当学生有了问题之后,我们要在致力于训练学生思维广度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加强求异求佳策略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意点:凡学生问的教师不问,见疑则喜,坚持无错原则。
②梳理问题,突出重点。在这一步,教师教会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一般分三个过程:小组交流,归纳;大组交流,划去重复;再读课文,梳理出先后解决的问题。这一步骤进行得好,能防止问题问得支离破碎及教师跟着学生走。注意点:在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分类,看看哪些问题通过认真思考、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就能解决,哪些问题涉及到课文的重点难点,有必要在课堂上重点解决,从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渐学会提问,提高提问的水平。要让学生养成非'疑'不质、是'难'才问的习惯。问题设计可以采取先大后小,先同后异的方法。
③师生互动,尝试解答这一阶段要尽量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要让学生尝试解答,凡学生能解答的教师不答,教师在必要时给予点拨,教师的点拨常常有拨云见日的效果,但一定要用在学生山穷水尽之时。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不能直接把答案抛给学生。
④及时总结,引发深思通过师生互动,有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顺藤摸瓜,及时整理思维路线,总结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出更多、更广泛的新问题,从而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进而成为创造者。传统问题教学和新兴问题教学各有特点,一个侧重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学答';另一个侧重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学问'。无疑,新兴问题教学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但传统问题教学运用得当,也可取得与新兴问题教学一样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