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尔》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哲学的观点出发的。卢梭强调,任何方法都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环境和具体情况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尽管如此,卢梭的道德教育方法还是具有其鲜明特色,最突出的是顺应自然和行为实践。卢梭提出道德教育要'顺应自然',道德教育的程序要符合儿童成长的自然性,这体现在他的分期理论上:第一阶段是两岁以前的婴儿,卢梭认为应着重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自然发展。第二阶段是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他主张应该对他们进行感官教育,因为这一阶段的儿童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第三阶段是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感官感受经验,所以卢梭人为应对他们进行智育教育。第四阶段是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他们开始进入社会,所以要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第五阶段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的发展,这是要对他们进行爱情教育。道德教育的内容要适应儿童情感和智力的发展水平;道德教育的目标要切合儿童的个性特点。因此,卢梭主张从婴儿出生时起,伴随他一生成长过程中都应得到自由,要排除各种外在的、强制的束缚,这样才是合乎自然的,他极力主张'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
卢梭反对旧教育的灌输法和训戒法,他认为要通过道德习惯、道德情感和道德认识的途径,重行为实践而不尚空谈,重示范引导而不尚训斥,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养成道德行为,巩固道德教育成果。这种教育方法在今天依然是十分先进的。教师要身正为范,这句话老师们都知道,做到的却不多。举个小小的例子,我们让学生爱珍惜粮食,可自己在学生面前倒饭。升旗仪式时,学生站在太阳底下,教师却躲到树荫下。教师的言行是无声的语言,它的力量可以胜过世界上最华丽的语言。当然教师的训斥只能让学生更反感,它只能让教育走向它的反面,教师越训斥学生越反感,他们的逆反心理会越强烈。
' 卢梭的道德教育方法中另一个方面是特别强调行为实践。行为实践既包括教育者的身体力行、示范引导,也包括受教育者的参与活动、实行践履。卢梭在教育爱弥儿时就始终坚持这一条,他们共同到工厂学木匠,共同到农村学耕种, 共同到大自然中学习相关知识。卢梭十分重视受教育者的实践行为,他认为学生光是被动接受书本知识或教育者的口头训示是毫无效果的,重要的是要身临其境,身体力行,他反复指出:'我要不厌其烦地一再说明这一点;要以行动而不以言辞去教育青年,他们在书本中学不到他们从经验中学到的那些东西的。'卢梭认为知识是具体的,道德也是具体的,没有脱离实践的知识或道德,或者说,脱离了社会的知识或道德是无用的。因而他十分强调要参与实践,要在实践中获得善恶观念,要用行动去表达个人的美德。
这些观点让我深有感触,卢梭提出的'让孩子享受快乐和自由'。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我们的教育对象有多少尊重,曾经为了让孩子获得所谓的知识,我们做了多少拔苗助长的傻事,自己却不知这是违背教学规律的,按照卢梭分期理论的观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应该多一些感官的体验,而不是死记硬背的灌输,那样即使花再多的时间,也许也是无效的。读了《爱弥尔》,我第一次审视了自己的行为,有时候我们觉得重要的不一定就是孩子们最需要的。让孩子们遗憾的不是少学了多少空洞的知识,而是在他们长大后回顾自己的童年竟然没有感受到快乐,那么我们就是罪人。正如作者所说的:'不是牺牲了快乐的时光才达到他这种完满成熟的境地的,恰恰相反,它们是齐头并进的。'
当然,卢梭在《爱弥尔》中提出的教育观念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今天的孩子,但他不断的告诉我:'教育,是要用心经营的事业.'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