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资产的哲学基础
'
'卡尔.波普尔的'三个世界'
'
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思想?这个问题困扰人类几千年。柏拉图说'思想是灵魂关于任何客体的自言自语'。斯多葛派则把灵魂看成身体的一部分,把灵魂跟'生命的呼吸'等同起来[1]。这实际上是主观知识论和客观知识论分歧的起源。之后,主观知识论主导了西方哲学,笛卡尔、洛克、贝克莱以来的西方传统把知识当作特别可靠的信念,直到卡尔.波普尔提出他著名的客观知识论,这一切终于得以改变。
'
'
'
卡尔.波普尔 确立了'客观知识'、'三个世界'等重要概念的哲学家
来源: http://www.rcpstsxu.com.cn/article/edit/uploadfile/20071018165653397.jpg
'
卡尔.波普尔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犹太裔中产阶级家庭,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后来迁居英国,在伦敦经济学院讲解逻辑和科学方法论。在此期间,他系统地研究了从伽利略、开普勒、牛顿到爱因斯坦科学知识的进化过程,形成了独立的客观知识论体系。
'
波普尔把知识分为两类,第一类主观意义上的知识或思想,它包括精神状态、意识形态,或者行为、反应的意向,第二类是客观意义上的知识或思想,它包括问题、理论和论据等等[2]。
'
波普尔认为'世界'或者'宇宙'可以分为三个世界,第一,物理客体或物理状态的世界;第二,意识形态或精神状态的世界,或关于活动的行为意向的世界;第三,思想的客观内容的世界,尤其是科学思想、诗的思想以及艺术作品的世界[3]。
'
波普尔分析了三个世界之间的关系:前两个世界能相互作用,后两个世界能相互作用。因此,第二个世界即主观经验或个人经验的世界跟其他两个世界中的任何一个发生相互作用。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不能相互作用,除非通过第二世界即主观经验或个人经验世界的干预[4]。
'
波普尔'三个世界'的思想非常重要,它第一次把知识世界,也就是'世界3'抽取出来。承认一个独立于物质、独立于人的知识世界(世界3)的存在。这个世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又离不开人类的活动。人类的主观经验或个人经验使世界1和世界3发生了联系。他的客观知识理论把人类从宗教和神话中解放出来,从偶然的无意识中解放出来,从习俗和惯例中解放出来,从此以后,人类知识有了一个坚实的哲学基础,并且沿着一个相对固定的路径快速增长,这就是卡尔.波普尔的知识进化论。
'
知识进化论与知识增长
'
上文我们已经提到波普尔的客观知识理论,他认为客观知识包括问题、理论、论据等等。人类知识的增长表现为新的问题的提出和回答。关于人类知识的增长,卡尔.波普尔描绘了下面这样一个知识进化的图式。
P1'TT'EE'P2[5]
图1
在图1中,'P'代表'问题',' TT'代表'试探性理论',而'EE'则代表'(尝试)排除错误',尤其是利用批判性讨论排除错误。卡尔.波普尔认为人类根据对物质世界(世界1)的观察提出新的问题,并在常识的基础上试探性地提出答案,这个答案要经受严格的批判以排除错误,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答案,这就是知识的增长路径。
↗TTa'EEa'P2a[6]
P1'TTb'EEb'P2b
↘TTn'EEn'P2n
图2
图2表明同一问题可能存在着多个解决方案,不同的竞争者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试探性地提出解决的方案,并接受各方面的严格检验。经过长期的竞争,那些经过更严格检验的理论因为具备更强的解释力,可能脱颖而出,而其他理论则被抛弃或者降为一个特例。例如牛顿的动力学把伽利略的地球物理学和开普勒的天体物理学统一起来了。
'
伽利略断言,一块抛出去的石头或一颗射弹作抛物线运动,除非是在自由垂直落下的情况,它以恒定的加速度做直线运动。牛顿的理论则认为地球上的一个射弹是沿椭圆形而不是沿抛物线运动的,只有在行程足够短的情况下,物体才可能以近似抛物线的轨迹运动。关于伽利略理论的第二部分,伽利略认为存在一个加速度常数,牛顿则认为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决不是常数,事实上,自由落体越接近引力中心,加速度越大。伽利略理论仅适用于短距离的物体运动,它近似于牛顿理论在短距离里的一个特例[7]。
'
开普勒理论的情形相似。开普勒定律认为两个天体之间满足这样的关系a /T=常数,牛顿则认为两个天体之间的关系应该为a /T=m m。这里a表示两物体间的距离,T表示全周期的时间,m表示天体0的质量,m表示天体1的质量。显然,只有在天体1对于天体0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情况下,m m才会近似于一个常数。牛顿定律比开普勒定律具有更强的解释力[8]。
'
然而牛顿定律也不是最终答案,它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物体,而解释不了高速相对运动物体的一些现象。例如它解释不了水星近日点的岁差、远星体光谱线的红移。而这些现象恰恰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
以上例子说明了知识只是人们的猜想,它只能无限地接近真实而不能完全等同于真实。因此,知识的进化是没有止境的,人类在特定时期掌握的知识总量是恒定的,但是人类的认识能力却是无限的。
'
知识的无限性与稀缺性
'
波普尔客观知识理论和知识进化论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知识是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知识独立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意愿而增加或减少。因而它符合一般资产的客观实在性和可储存性。另一方面,知识又是极为有限的,人类必须通过艰苦的努力,经过长时间的试错才能获得宝贵的知识资产。而且任何知识资产的获取都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新的问题的出现,旧的知识有可能因为无法解释新的问题而丧失其价值,知识的价值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才得以体现,因而它又是极其稀缺的关键性资源。
[1]详见 [英]卡尔'波普尔著,莫竹芩,舒炜光 卓如飞 周柏乔 曾聪明等译《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第167页注释①、②。
[2] 详见[英]卡尔'波普尔著,莫竹芩,舒炜光 卓如飞 周柏乔 曾聪明等译《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第117页。
[3] [英]卡尔'波普尔著,莫竹芩,舒炜光 卓如飞 周柏乔 曾聪明等译《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第114页、第164页。
[4] [英]卡尔'波普尔著,莫竹芩,舒炜光 卓如飞 周柏乔 曾聪明等译《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第114页、第165页。
[5]详见[英]卡尔'波普尔著,莫竹芩,舒炜光 卓如飞 周柏乔 曾聪明等译《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第127页、第130页、第154页、第175页、第254-256页、第298-300页。
[6]详见 [英]卡尔'波普尔著,莫竹芩,舒炜光 卓如飞 周柏乔 曾聪明等译《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第298页。
[7]详见 [英]卡尔'波普尔著,莫竹芩,舒炜光 卓如飞 周柏乔 曾聪明等译《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第209-211页。
[8]详见 [英]卡尔'波普尔著,莫竹芩,舒炜光 卓如飞 周柏乔 曾聪明等译《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第211-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