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读书小评-《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书评

  鲁迅,一个伟大的名字,从小学开始就时常在课本里读到他的文章。再加之外部强大的赞誉声,似乎成了一个神,成了一个革命年代的革命斗士。

  说对鲁迅的了解,不如说是对鲁迅的一种道听途说。尤其是对一个少年而言,外部的声音的确会极大地影响着自我的评价。

  记忆中的鲁迅有三点印象:

  其一,是其弃医从文。希望通过手中的笔来唤起麻木的国人。这一点对我感受最深,在少年时代似乎感到一种巨大的力量,时刻在告诉自己是中国人,要有一个伟大的抱负。也许从那时起,在蒙胧中便树立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尽管目标是虚幻的,但却少少地明白人生需要奋斗,需要为国献身,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人生的使命与责任。

  其二,是历史的缩影。我想每一个小孩子都会想过如何走进历史,看看祖辈们的生活,看看那个年代的童年的快乐。从鲁迅的文章中,历史的影子第一次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尤其是中国南方的生活,至今印象深刻。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了解也许是从鲁迅开始的。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就变成了名导演,在头脑中设想着当时的样子,真是一种享受。于是,在我的人生中,也时常有一种幻想,有时候,一个人设想着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让历史时光倒转。我一个人站在某一地点,去目睹十年前的同一地点、二十年前的同一地点、五十年前的同一地点、直到曾听到的历史上的每一个年代、每一个名字同一时代的时光'

  其三,是犀利的笔锋。斗士也许从此而得名,读鲁迅的文章,有一种畅快,一种淋漓尽致的宣泄,这符合我的性格,每次阅读都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力量。

  但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中的每一个人,无论其多么伟大,他都无法超脱时代的局限,无法超脱人际的困扰。从事件的真实中去理解历史,理解年代,理解人生是一件快事。

  

  相比而言,对胡适的了解就少之又少。真正开始注意胡适,可能是从李敖的文章开始。大概是从七、八年前,我开始更加关注历史与文化,再加之国内开放的脚步,听到了看到了更多的'异样'声音。凡是国学大师、文化学者都吸引我的注意。李敖对胡适的评价非常高,也知道了他曾是北京大学的校长,顿生敬意。可一直以来,从没有认真去研究胡适。

  喜欢逛书店的我,一直想找一本评述'五四'时期人物的书,《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也许就是一本,也是从这里,开始对胡适有了更多的理解,对胡适有了更多的敬重。

  

  解放前的学者是真学者,那一年代是靠真学问。不象如今,学术风气已经坏得不成样子,社会的评价与能力已经几乎没了关系。看一看学校的老师就知道了,那些教授们又有几个真有学问的,社会评价体系中的方法更是漏洞百出,重文凭、重证书、重关系,如此这般。开篇谈到'要不要把胡适赶出北大课堂',已经明显感到那一年代学者的真功夫。

  尽管那一年代缺少当代的科学成就,但人们的思想仍有巨大的冲击力。读书、思考、实践是学风之根基,回看到如今,有几个学习管理的人真的曾认真读过经典,除了教材上几乎没用的原则、方法、作用、概念,可能很少有人清楚理论的历史逻辑。

  这种学风已经延续了几代人,所以老师就不理解的东西更不可能教给学生,于是,当前的老师前,从以前的糊涂老师手里也没有得到什么。

  我时常讲,学习管理有三个条件:一是勤奋,简而言之,就是认真读书,尤其是经典;二是悟性,光读书也没用,关键是读得懂,懂出感受,而非识字与死记;三是高人指点,管理科学也可谓浩如烟海,支系庞杂,如何高效地读书、思考,这的确需要一个老师。

  学风值得我们年青一代去反思。

  

  其实,人文科学是都是旁通的,读此书关于北大学术的变迁,便可更加清楚地看到中国现代之路。为什么中国成了今天的中国,为什么中国的法治难以推行,为什么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为什么',其实文章里都有回答。

  回到20世纪初,那一年代的两年学子为国家的发展的确奋发图强,用思想与行动在推进着国家的变革。从北大学派之一,尤其是革命派的西学精神可见一斑。

  

  鲁迅是个文化斗士,他走上讲台,进入时代的激流,是人生的必然。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巨大,胡适便是一员主将。西学归来的学者们让经历几千年文化化的国人,第一次清楚地理解了'自由、民主'。

  胡适是一个伟大的学者,是一个有志向、有原则的大家。'行吾心之所安,最重要的是践行自己的人生理念与社会理念。'这是他一生的写照。

  现代汉语与白化文的兴起,让古老的中国焕然一新。

  

  对鲁迅的评价,一直是一个声音,直到改革开放后,才让中国的一切适度地回归历史的真实。

  鲁迅不可能是个神,过往对他的评价也太过了些。王朔说得好,'有时到了妨碍我们自由呼吸的地步。'

  回归历史真实,并不是秋后算帐,并不是一吐为快,并不是讥讽历史。而是让人更清醒、更深刻。对鲁迅的评价,无不留着特殊年代特殊的影子,其中毛泽东是个关键。这是国家革命大形势下的一种无奈,是一咱政治的需要。前后不同的两种评价,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对舆论控制的习性是有其历史基因的。推翻旧社会,迎接新时代,这种无奈仍深深地刻在中国人的心里,直到今日。中国人已经习惯了无奈,想奋起也是斗争中的无奈,无奈中的无奈。

  

  历史是以事与人的记录开始的,然后才有了是非对错的评价与思考。从撤稿事件起,两个文化阵营开始正式且明显地对立开来。身处时代中的人,都无法超脱时代的束缚,鲁迅也是一样。对学术也往往与人及人背后的态度、看法扯上联系。鲁迅是一个讽刺高手,学术的矛盾也就变为人的矛盾。

  

  关于青年必读书目的争辩,于我而言,我只想了解那一时代的人是如何学习与思考的。至于具体的书目,本无好坏之分。仅鲁迅的不言,倒成了一种中国知识分子劣根性的写照。

  

  '女师大风潮'倒是有点革命的气概,只是从两派争斗的角度又深刻了解了人生的不易。

  

  就如同'闲话'一样,也是是非之秋。

  

  '三一八惨案'无疑是让每一名中国人难以忘却。而两大营垒的对峙也上升为政治的纠缠。中国的知识分子的劣根表现,往往是与政治相联系的。我总想,依中国几千年之传统文化影响,对一个读书人而言,传统道德的力量是巨大的,学者不会轻易变为小人。而一但与政治扯上关系,后果难料,政治的确不是一个好东西,无论其目的是什么。做一个轻身的学者是一种修炼。

  

  从文风谈为人,从为人谈看人,从看人谈学人。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

  胡适文风:

  '清楚,明白,通畅,可说是胡适文章的显著特点。'P276

  '也不必讳言,胡适的文章,多是思想的辨析,文采上感情上,有他的欠缺。'P276

  '还有三个特点也应注意到,一是说理严密,二是分寸的恰切,三是语气的肯定。'P281

  鲁迅文风:

  '大体说来都是杂感。'P290

  '从这类杂感性的文章中,可以看出鲁迅文风的一大特质,就是深厚的古文功底,娴熟的古文笔法。'P290

  

  '胡适和鲁迅,无论在文风上,还是在社会理念上,都是不同的。他们的不同,在文风上不是白话程度的不同,在社会理念上的不是彻底程度的不同,总括起来说,是新潮与传统的不同,创新与固守的不同,说到底是今与古的不同。也就是说,鲁迅的文风,仍未脱中国古文的樊篱,他的社会认知仍未脱中国古代士人愤世嫉俗、不共戴天一类的命题。没有新的人生追求,也没有新的社会理想。后期思想的变化这里就不说了。胡适则不同,他是在用一种全新的文风写文章,表达的也是一种全新的人生追求,全新的社会理想。民主、自由、平等、宽容,浸透到了他的一切文字中,也浸透到了他的一切为人行事中。'P304

  胡适的治学方法论:'一曰归纳的理论;二曰历史的眼光;三曰进货的观念。(《胡适留学日记》)'P306

  '把鲁迅与胡适作一比较,看的就更为清楚了。鲁迅是个旧文人,他的用语与文风,都是旧的;胡适是个新时代的知识分子,他的用语与文风,都是新的,文是全新的文,人是全新的人。尤其是他对中国社会改造的理念,是向上的,是建设性的。没有偏狭,没有仇恨,只有诚恳的劝导,切实的擘划。鲁迅则不然,气愤,怨恨,诅咒,嘲讽,无所不用其极,偶尔也会说些'光明'一类的词儿,不是言不及义,就是大而无当。在他那里,是看不到什么建设性的改造社会的建言的。'P309

  '中国若不打算走向现代化则罢,若打算走向现代化,又要在文化上选择一个从旧时代到新时代的传承式的人物,只能是胡适而不能是鲁迅。'P309

  

  目前,中小学教学中选用的鲁迅的文章太多了,这一点鲁迅自己也是清醒的,这是对社会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负责。可惜的是,现时的文章选了又选,调了又调,鲁迅的文章仍太多。这是值得中国学者思考的。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

  

  我喜欢胡适,作这样个学者是人生这幸事!

为您推荐

《音乐卷-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规划十二册,分别为艺术哲学卷、美术卷、戏剧卷、戏曲卷、摄影卷、电影卷、建筑卷、书法卷、新..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你会做笔记吗?你的笔记有章法可循吗?你怎样记,决定你记得怎样。《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会教你如何用一本笔记将书中的精华用*高效的方式整理记录下来,只有记得好,才能记得牢! 不止笔记,从选书到购书,到笔记的分类检..

《人生与读书-(全2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名文学家、语言学家, 未名四老 之一! 挖掘民俗心态,试解文化之谜。 国学大师金克木关于文化、历史和读书方法的随笔集。 书籍特色 《人生与读书》是 未名四老..

《求阙齐读书录》内容简介|作者

《立人读书沙龙(2016—2018年卷)》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共收入2016-2018年读书沙龙活动开展过程中嘉宾讲座整理稿20余篇, 另外还包括参与沙龙活动的学生读书心得、读者反馈文章、现场访谈记录、活动新闻简报等, 每个人的文章中都饱含着对书的热爱和思索。其中..

《帕慕克们怎样读书》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共分为教育篇、历史篇、社会篇三篇, 主要内容包括: 粘得住的学习、绕开常春藤、虎妈新战歌、不幸家庭有万幸、大学·大款·大众、讲台人生、当哈佛遇见大自然、“内牛满面”小布什等。 书籍特色..

《季羡林典藏文集:读书与做人》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jiu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读书与做人》是世纪老人季羡林写给当代年轻人的一部修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