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生都在梳理中国古代诗词这条精神长河,在那里披沙捡金。
他仿佛是在借一弯斜照汉家宫阙的冷月,折一缕渭城朝雨的柳丝,唱一曲大江东去的浩歌,点一盏醉里看剑的灯火,沿着悠长的文化故道溯流而上。
于是,煌煌楚骚汉赋,嶙嶙魏晋风骨,巍巍盛唐气象,咚咚大宋声韵,猎猎金元缕曲,一一奔来眼底。
毛泽东构想中国新文化发展道路的时候,便以政治家的胸怀昭示人们,'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出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一生钟情古典诗词,孜孜不倦地实践着他的这个主张。中国古代灿烂的诗流,是通向毛泽东心田的精神长河。
正是这精神长河,流经新的时代,在二十世纪大变革的土壤上,孕育出诗人毛泽东,浇灌出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诗奇葩。
山东大学教授高亨读了毛主席的诗集后,发表了一首《水调歌头》。其中说:'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唤醒蛰龙飞起,扫灭魔焰魅火,挥剑斩长鲸。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天章云锦,织出革命豪情。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刘可非补记'
由于这首词比较恰当地概括了毛泽东的创作,很快就流传开来,甚至被一些人误为毛泽东本人之作。于是,有人便当面问毛泽东,以求证实。毛泽东听后哈哈一笑,说:词写得不错嘛,有气势,不知谁写的。查实为高亨所著后,为正视听,《人民日报》花边框起重新发表了这首词。
'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更是与众不同,别具一格。从学生时期一直到晚年,他的不断变化发展的书法艺术正是他革命生涯的记录和写照。他初练魏碑,酷爱'二王',形成了恣意汪洋,纵横天地,任意挥洒,布局协调,自成妙趣,众口皆碑的艺术风格。
毛泽东的思想和人格,还有他的诗词,书法等,已经汇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成为了一个民族的意志、情感和文化的象征。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