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教师人格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是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是教师自我完善的最高境界。有了它,儿童的心灵就拥有了一片'最灿烂的阳光'(夸美纽斯语)。抓住了教师良好人格的培养,就等于抓住了教师教育的灵魂;看到了教师人格研究的重要性,就等于看到了教师研究的一个关键。湖州师范学院王荣德教授的《教师人格论》(科学出版社)就是这样一部学术专著,它抓住了教师教育的灵魂,看到了教师研究的关键。
这部专著从探索教师人格的内涵开始,系统地反思了教师人格的历史演变轨迹。深入研究了教师人格的发生机制、构成要素和基本特征。认为教师人格是教师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意志、智能结构、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内在倾向性。智慧人格、道德人格、情感人格和审美人格是其内核,而语言举止与风度仪表则是其外在表现;教师人格的发生受到了社会条件、客观需要、实践基础和主体追求等因素的制约,其间外在的人格文化、人格环境与内在的选择、整合、内化诸机制相互作用,最终催生了特定的教师人格;教师人格在历史上既表现出继承性,又表现出时代性。总的看来,传统的教师人格具有价值取向的道德性、知识索取的人文性和成长环境的闭锁性等基本特征,而现代教师人格则具有形象的典范性、角色的丰富性和培养的专业性等基本特征。这一系列论述构成了《教师人格论》的基础理论。应该说,这样的基础理论构架是相当合理、非常有力的。
在这个理论构架的基础上,该专著又分析了教师人格对学生、对社会和对教师自身的作用,并把这种'作用分析'作为前述基础理论通向下述教师人格教育实践的中介。
教师人格教育实践,是教师人格理论研究的最终归宿。与一般空谈理论的专著不同,《教师人格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意向。以教师人格的基础理论为指南,作者全面分析了现代社会的经济、科技、生活、教育和审美活动对教师人格培养的基本要求,以及教师人格教育实践的过程、原则与方法。认为现代社会对教师人格的要求具有科学性、民主性、时代性和职业性四大特点;教师人格塑造一般要经历'外部作用'产生内在动机'选择行为方式'行为变为习惯'习惯转化为个性特征'这样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这是一个不断地由'知'经'情'、'意'再到'行'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方向性、协调性和统一性的原则,通过强化教师意识、发掘塑造动力、认真学习理论、明确塑造方向、投身教育实践、积累体验不断自我激励、加大塑造力度等方式,使教师人格境界从'经师'走向'能师',从'能师'走向'人师',实现教师人格真、善、美的统一。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