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对巨变的环境在于破“危”为“机”-《挑战企业的弱点——巨变的环境与企业的命运》书评
张庆源先生著的'挑战企业的弱点'巨变的环境与企业的命运'一书提出,企业快速成长,根本在于正确的事业理论,它包括三大假设:即有关企业外部环境的假设;有关企业特殊使命的假设;有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假设.并指出这三大假设必须是符合现实的;必须能够互相协调;必须为整个组织内的成员知晓和理解;必须不断接受环境的挑战。
张先生的理论很成系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企业面临的环境(大生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外部环境,这是企业难以撑控的,也是最令企业头痛的,企业很难避让,但是运筹得当,却可以将其对企业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另一类则是企业的内部环境(俗称小生境),内部环境的变化主要受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也常受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内部环境的变化往往事先能看出点蛛丝马迹,只要善于观察。
这两类环境的巨变,往往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打击。如何应对环境的巨变呢?'危'为'机'不失为良方。'危'为'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难。首先,企业需要知道自己面临的'危'是什么?其次,企业要能找到正确的化'危'为'机'的方法。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就是外部环境的巨变。因为这个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影响到部分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外销受阻,职工情绪低落,不排除关键技术人员流失等等。面对如此巨大的外、内部环境的变化,企业都想到了自救。于是裁员、降薪成了应对危机之主角,这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可能会起点作用。但是作用也不会很大,对其他企业来说,其作用就更微乎其微了。而当危机过去,外部环境好转时,这些企业又要为人力资源费脑筋,特别是如果因降薪、裁员造成人才流失,企业就更得不偿失了。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没有找到自己的'危'在何方?外销受阻的原因是什么?是产品低级了还是产品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些信息都需要调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若是产品低级的原因,那产品就要升级;若因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产品需求结构产生变化,就要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若在外销上实在没有脑筋可动了,我们还可以考虑是否能转战国内市场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去研究,并积极寻找对策以应对环境之巨变。
当然,不是说危机当前也不能裁员与降薪,如果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危机,裁员与降薪就显得异常重要了。因为'留得青山在,才不怕没柴烧',青山都不在了,会有柴烧吗?还有,如果企业富余人员较多,也是需要裁员的,这不光是企业为应对环境巨变而采取的举措,也是企业平时管理的工作。
企业在面对外部环境巨变时,例如企业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产品销售受阻,工厂减产或部分停产,而企业又有资金实力不需要裁员、降薪,那暂时的富余人员怎么办呢?对这些人员进行再培训是不错的选择,这样既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又可提高员工的技能,一旦外部环境好转,企业可以迅速恢复生产,甚至可以抢占市场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