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而36计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能把两者结合起来,需要对两方面内容的深刻理解。从计谋角度看红楼梦,是新鲜的视角。这本书在四年前出版,当时还没有兴起国学热,估计算不上畅销书,如果放在今日,结果大概很不同。
作者文字比较诙谐幽默,这是本书一大看点,至于解读的水平,见仁见智,每一篇从设计的王熙凤对白开始,最后以一个相关的引申案例结束,读后有助于增进对红楼梦的兴趣。解读名著,每个人的角度和深度都不同,正如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哈姆雷特,对于红楼梦而言,也是如此。红楼梦绝不仅仅是爱情小说,否则不会流传如此之久,也不是红学家的吃饭家伙,古典名著应该从现代角度重新认识,才能价值永存。
为您推荐
内容简介1.著名红学家与辞书学家共同主持编写,荣获中国辞书奖的《红楼梦辞典》作者悉数参与撰稿。2.收词宏富,典章、职官、建筑、器物、服饰、医药等词语之外,《红楼梦》文本和《红楼梦》时代所特有的词语,均收入辞典,为阅..
内容简介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所作,长篇宏论与短篇杂感兼收。作者的评论是:曹雪芹因城市生活昂贵而住不下去,迁往荒村,鬻画维生,有时仍然饔飧不继的情况下,他不仅对他的亲族、戚友等社会关系,结合自己切身的经验和感受..
内容简介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部《红楼梦》,如何真正进入曹雪芹的红楼梦世界?台大中文系欧丽娟教授穷十年之功,潜心研究,读出那些隐藏在《红楼梦》文字之间与文字之外的声音,得出了自己真切的感悟。《大观红楼4》特别针对“..
内容简介《末世悲歌红楼梦》是有名红学家曾扬华先生的赏析专著。全书由70多篇文章组成,篇篇短小精悍,内容涉及广大红学爱好者所关注的种种问题,集中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
内容简介 古典名著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确立,首先当然是这些名著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所致,但是也与这些小说刊刻之后,一大批眼光独到的小说批评家们极力批点评说有极大的关系。像李卓吾、金圣叹、毛宗岗、脂砚斋等名..
内容简介林黛玉之死使贾宝玉由情悟走向了“情绝”,即由“渐悟”的积累到了质变而“顿悟”。这种悟是植根于18世纪“没有自由意志”的文化土壤之中,悟的结局也只能是“悬崖撒手”。因为贾宝玉失去了唯一的知已、唯一的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