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对'价值投资'最大的误解,就是以为买入业绩优秀、发展良好的公司,甚至有人误以为就是买入大公司的股票。这种误读,最容易发生在股市下跌的时候,尤其是从牛市转变为熊市的阶段。
此时,一些为大众做咨询的分析师、机构、媒体、公司等等,将被套的股票投资,不愿卖出继续持有,还美其名曰'价值投资'。与此对应,同样遭受被套的大众投资者,把这个环境营造的'价值投资'氛围,给自己以安慰。
我们还是追本溯源。'价值投资'是在20世纪大萧条的30年代产生的,当时,市场处于极度的萎缩状态,造成了很多股票价格非常低廉。在这些低廉的股票中,尤其以业绩下滑或亏损的垃圾股,最为便宜。
此时,格雷厄姆和多德看到了当时市场中的机遇,那就是,那些低廉的垃圾股其市场价格要低于其净资产。他们的方法是,大量买入这些低廉价格的垃圾股,然后通过股东权益对净资产进行折卖。这就是原始的'价值投资',是以低于净资产的价格买入垃圾股票,然后将其净资产卖出,获得利润。
这也叫作'烟蒂投资',就是说,被人扔在地上的烟蒂,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但将烟蒂里的烟丝取出来,再卖烟丝或者包装成新的香烟,进行出售获利。这很好理解。我举个例子,有一台旧电脑,原价是8000元买的,现在用旧了主人打算1000元卖掉。此时,'价值投资'把它买了下来,然后,把显示器、主机、硬盘、主板等等,分开拆下来单独进行转售,或者将这些旧的零件重新组装成一台电脑,重新销售。
因为当时在美国大萧条时期,格雷厄姆和多德的这个'价值投资',非常容易找到很多低廉的垃圾股,进行套利操作,也正是在那个阶段,'价值投资'达到了最辉煌。
但是,当时间推进到美国二战后,5、60年代的GO-GO年代股市大涨之时,那些垃圾股也涨起来了,不再是低廉的价格了,哪怕是'烟蒂'价格也高了。这个时候,按照传统的'价值投资'方法,已经找不到可以买入的股票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曾经辉煌无比的格雷厄姆的投资成绩,却并不理想。经常发生的情况是,他买入的股票,都是最差的股票一路下跌;而他卖出的股票,却是后来的大牛股一路上涨。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师从格雷厄姆的巴菲特先生,开始感觉到了传统'价值投资'已经不再适用新的市场了。所以,在这个时期,巴菲特先生完成了一个重要的转型,这个转型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巨大成功。
我们暂时在这里比较一下'价值投资'和'成长型投资'。'价值投资'除了'烟蒂式'买入低廉垃圾股票的方式外,也可以以低于账面价值的方式买入优质股票,等价格回升到价值时卖出。比较而言,'价值投资'注重的是对企业现有账面价值,而'成长型投资'则注重企业未来的复合增长价值。
传统'价值投资'最大的弊病,是出在:当其买入的垃圾股票,无法快速控股以清算的情况下,由于其继续亏损,造成其账面价值下滑,也即最初的判断失去效用。这即是格雷厄姆在60年代遭遇的问题:买入后的垃圾股票,继续下跌;而卖出的优质股票,由于其未来成长性却继续上涨。
可以这样简单地说,传统'价值投资'分析,是静态的。没有注意到变动,所以,当企业继续亏损,则造成账面价值下滑,使原来计算的账面价值实际下降了。而'成长型投资'则是动态的。它更关注变动,也即是关注企业未来持续的、复合的业绩增长。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